业内分析认为,广东增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各省在增补数量和品种遴选上的压力,未来各省增补或难以超越广东。同时,考虑到地方用药特点、照顾当地用药习惯,各省增补会充分考虑与原有各种目录的衔接。
“浙江原来的增补目录包括县域过渡阶段共250个品种,经济条件又比较好,新的增补数量不可能低于青海,但又不会超过广东新增补的数量,还要保持与浙江原来的增补目录水平的衔接,所以算上过去增补的且未进520目录的品种,可以推算出,浙江的基药增补数量应该在250~270种之间。”对于未来浙江基药目录增补的品种数量,浙江维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是分析。
尽管浙江暂停了基药增补工作的推进进程,但当地有关公司对未来的操作思路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
上述企业负责人的分析不无道理。时下,除了广东、青海、重庆和江西在基药增补工作方面有明显进展外,各地尽管存在各种传闻,但更多仍停留在观望阶段,“先看看其他省份的增补情况和有关部委的反应”,是目前普遍的心态。
各地所顾虑的,一是要满足当地的用药需求和用药习惯,照顾产业的发展;二是要满足和完成各部委的要求和指标任务。等待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在与上海某药厂政府事务总监沟通时获悉,地方卫生部门对国家强制医疗机构完成基药使用比例的指标任务有一定的担忧。因此,基药增补中增加常用药物是必然的选择。
“比如原来各地增补的品种,但又没有被纳入国家基药520版目录范围的,在排除部分用量极少的品种,以及在规格和剂型上再做微调后,很大可能都会被纳入目录中。而520版国家基药目录中的品种剂型也有可能适当增加。”该总监解释说,从这种角度理解,地方出现较大数量的增补,不完全会增加医保资金的压力,但会改变用药结构,从非基药向基药转移。
该总监认为,各地会像江西、重庆等省市那样,在用药习惯、遴选原则等方面照顾地方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