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居高不下,给老百姓生活带来了沉重压力。如何减负,发改委早已在行动。
“此前,发改委已三次进行了药价调整。目前,关于化学药的价格调整已经结束,而中成药价格的调整正在进行之中。”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到目前为止,已组织了25批成本方面的专业调查,调查了1000多种药品出厂价格,同时通过在线监测,发改委直接搜集掌握了药品的出厂价格,这些工作夯实了价格调整和制定的基础。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目前的药价管理机制随着公立医院运行和补偿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行,“以药补医”机制将逐步破除,医院规范自身用药行为、主动控制成本费用的意识将逐步提高,药品价格中不合理的“养医”成本将逐步减少;市场机制在药价形成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集中招标采购已经成为通过市场竞争发现价格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基本药物推行新的招采机制,有效地通过市场手段降低了药品价格。
将利好云南制药企业
新政出台后市场各方反应不一,对云南的药企而言,这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鸿翔一心堂药业相关负责人认为,“最高零售限制我觉得对零售的药店没有太大意义,对医院的药价能起到抑制作用。我们店的30000多种药品价格都在最高零售限制之下,我们和厂家进货基本都是平进平出,薄利多销,所以最高零售限制我们触及不到,对我们来说自然意义不大。”
“作为制药企业,受三七价格飙涨影响,我们的利润减少了两三成。”云南特安吶集团副总经理李光云却将这一消息理解为利好。在他看来,药品价格都是执行最高限价,厂家不能随意提价,但目前执行的价格标准已经是多年前制定的,为了应对高成本,企业只能和销售商共同承担,“适当提高一点点出厂价,但这样会压缩销售环节的利润”。
云南康美佳药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袁艳军表示:“客观地来说,最高零售价限制对少部分药品来说是有实际意义的,可以防止药价虚高,但是对于一些药品来说,是不合理的,最高零售价限制的是成品药价,不限制药材价格,不能完全体现生产成本,所以我觉得应该取消最高零售限制,让市场来调控。”
在业内人士看来,云南不少生物制药企业坐拥生物资源和独家配方,取消市场最高零售价限制,对这些有着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云南药企而言是个“利好消息”。
未来4方面推进药价改革
基于存在的问题,发改委计划未来将从4方面推进药品价格改革。
按照发改委的设想,今后将探索以支付指导价格为核心的价格管理新形式。制定支付指导价格作为医保支付的计费依据;取消最高零售价格限制,发挥市场竞争作用;激发医疗机构降低药品采购价格的积极性。
不过,在这位负责人看来,目前全面实施支付指导价格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计划通过选择部分地方开展试点之后再择机全面实施。通过改进药品定价办法,包括引入药物经济性评价和国际价格比较的定价方法,而对部分品种也可以探索谈判定价的方法。此外,将制定鼓励研发创新的价格政策,包括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对专利药和保密处方等实施鼓励政策,从产业的角度对获得国家奖项、出口国际主流市场及首仿等进行鼓励,从质量控制的角度对具有质量优势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实施有区别的价格政策。
最后,发改委今后还将改进廉价药品价格管理方式,利用价格杠杆鼓励廉价药品的生产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