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新药快讯 > 北大解决克隆伦理难题 白血病等治疗将获进步

北大解决克隆伦理难题 白血病等治疗将获进步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日期:2013/9/5 9:47:05

        北京大学近日公布一科研成果称,一只叫做“贝贝”的黑白相嵌小鼠在其生命科学学院干细胞和再生生物学实验室的诞生,不仅验证了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论,还意味着未来白血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可能迈进一大步——细胞移植和器官移植所需的细胞来源有望得到解决。
 
  7月18日,国际学术权威杂志《科学》(Science)刊登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宏魁和博士后赵扬带领的研究团队的一项革命性研究成果——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该成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实现成体细胞“发育时钟”逆转、体细胞“重编程”的途径,给未来应用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
 
  2012年,由于发现可以重新编程的成熟细胞以及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与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由于哺乳动物细胞只有在胚胎的早期发育阶段才具有分化为各种类型组织和器官的多潜能性,而随着生长发育成为成体细胞之后,会逐渐丧失这一特性,因此,人类一直在寻找方法让已分化的成体细胞逆转,使之重新获得类似胚胎发育早期的多潜能性。1997年,用细胞核移植的方法诞生的克隆羊多利亮相,但这项技术在用于人体时,需要使用人体的卵细胞,并要破坏一个正常的人类胚胎,这项被指为“破坏生命”的技术一直存在伦理上的争议。
 
  邓宏魁研究组则另辟蹊径,采用化学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用4个化学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对体细胞进行处理后,成功将已经分化的小鼠成体细胞,诱导成为可以重新分化发育为各种组织器官类型的多潜能性干细胞。这种采用化学诱导进行体细胞重编程的方法,是有别于以往体细胞重编程方法的全新途径,避免了伦理争议和基因突变。小鼠“贝贝”就是用化学方法将成体细胞重编程得到多潜能干细胞的成果。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甘草酸二... 散剂 贵州 2022-02-26
冬白梅片 糖衣片 河北 2010-11-30
碘比醇注... 注射液 广西 2016-11-02
八珍益母... 胶囊剂 广西 2016-11-15
四妙丸 水丸 山西 基... 2021-12-01
参芪降糖... 薄膜衣... 浙江 低... 2020-02-28
卡莫司汀 小容量... 成都军区 2012-05-14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