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医保资讯 > 基药增补进行时:各地基药增补呈燎原之势

基药增补进行时:各地基药增补呈燎原之势

来源:中国药店  发布日期:2013/9/9 16:43:09
 
  基药制度对零售药店的冲击并不如想象中巨大,它本身存在的固有缺陷给零售药店留下了生存的空间。
 
  基药增补,因着中央政策的干预出现了明显的滞后;但各地对基药增补的热情抑或冲动并未因此而受到遏制。相反,被压抑太久,自青海打响第一枪后,各地基药增补迅速呈燎原之势。
 
  地方目录密集发布
 
  针对各地基本药物增补数量总体偏多的情况,国家卫计委曾在多次会议上明确要求各省上半年主要开展基本药物增补“回头看”工作,并配套下发了《基层药品增补“回头看”工作方案》。在这样的政策导引下,各地基药增补工作在上半年一度“偃旗息鼓”;但时间刚刚跨入下半年,基药增补工作即如期进入爆发期:
 
  7月1日,青海省率先公布了《青海省基本药物增补药品目录》(2013年版),共收录增补品种200种,其中包括308个剂型和490个规格;至此,青海省可使用的基本药物品种达到720种,其思路基本延续了2009年基药增补的“扩容”趋向。据统计,在2009版基药目录收录的307个品种的基础上,各地均有较大幅度的扩充:山东206种,广东260种,陕西191种,北京212种,上海381种……全国平均增补近200种。
 
  仅仅间隔3天(7月4日),广东省便也公布了基药增补目录,新增品种更是达到278种,实际执行基药品种总数达到967种。
 
  8月9日,北京市也发布了基药增补招标中标候选品种(即拟中标结果),增补数量同样达到200种。
 
  尽管此前江西、陕西、江苏、吉林、湖南等省份称,响应“回头看”精神,2013年将不再增补地方基药目录,浙江、上海等地也有消息称“只出不进”,但根据目前的形势,业内专家表示,“扩容”仍将是今年基药增补的主旋律,而可执行基药品种达到700种左右则是各省较易接受的容量。
 
  除已公布具体目录的省份外,其他地区的基药增补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7月31日,江西省内部下发《关于推荐省产药品增补江西省基本药物的函》;8月1日,重庆市下发《关于申报进入我市增补基本药物目录有关要求的通知》;浙江、山东等省份也已制定相关操作文件,“静观”中央政策走向……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省此前已明确表示“不增补”,但此番文件的下发,足以表明其在基药增补上的纠结态度。
 
  可以预见,未来几个月将是地方基药增补目录密集发布期。
 
  基药增补关键词
 
  总结截至目前的基药目录地方增补动态的特点,“扩容”当仁不让地成为主关键词。原因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阐释:
 
  其一,新版基药目录较2009版实现增量,品种达到520种,但由于严格限定剂型(850多个)和规格(1400多个),较之地方目录在某种意义上存在“明升暗降”的现象。由于地方疾病谱的差异以及地方用药习惯的差异,各省份进行“查漏补缺”系在合理范畴之内。
 
  其二,从生产企业的角度出发,基药目录是其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大有“进一步海阔天空”之势。在这种利益导向的牵引下,未进入国家目录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势必会转战各地增补目录,试图抓住仅有的救命稻草。因此,基药增补工作当中也定然掺杂利益博弈的因素。
 
  除去品种数量上的特征,在品种结构上基药增补目录同样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即“地方特色”。国家卫计委曾明确要求各地纳入增补范围的品种具有地方防治特色,这成为各省份拓展弹性“特色”空间的政策基础。
 
  从已公布的基药增补目录来看,青海省藏药增补较为明显,从原来的20种扩容到60种;而广东省则大量收录中成药甚至饱受争议的中药注射剂。“这显然有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的味道”,某业内人士表示,藏药是青海省重要的支柱产业,而广东省则分布着大量的中药资源,这样的遴选原则符合地方企业的利益需求。
 
  事实上,地方特色与地方保护历来是难以掰清楚的话题,置于基药增补的语境下,该肯定其中的合理性,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其不合理性。从各地增补目录看,独家品种大都占据了相当比例,而江西省的内部函件中也明确提出“重点推荐创新品种、独家品种和首仿品种”。将独家品种作为地方特色的一个内涵显然是不合理的表现,“特色”是呼应地方疾病和治疗特点而形成的,而不是参照产品/企业而形成的。从这个维度出发,所谓“地方特色”在很大程度上系由企业造就的。
 
  此次基药增补的另一特征在于增补品种遴选的时限短。以青海省为例,基药增补目录出台距离最后一次相关讨论会议仅有一周时间;再如,重庆市8月1日发布目录增补通知,而申报的截止日期则为8月6日。对此,业内人士称,目录其实早已形成,只是在“回头看”政策的压力下一直捂着。当然,也有媒体对此解读为是对本土企业的优先待遇。
 
  祸不及药店
 
  基本药物目录自诞生就和零售药店产生了扯不断的关联。理论上讲,或多或少会对零售药店产生一定影响,地方版目录对本土零售企业的影响更甚:
 
  其一,由于大的消费群体趋同,品种间出现重合的几率更大。比如,广东省基药增补目录中包含大量中成药,这势必对零售药店的中成药品类产生冲击,短期内甚至可能出现销量明显下滑的情形。
 
  其二,基药增补品种招标采购无论是“左右联动”还是“多省联动”(即企业报价不高于本省和其他省药品集中采购中标价,在其他省出现更低中标价情况下动态下调本省采购价),在本质上仍未脱离“唯低价是取”的价值取向。在成本上涨、利润下滑的情况下,零售药店显然不具备和医疗机构打价格战的实力,价格的诱导或会使药店出现客流下降的情况。
 
  但真实的情况是,基药制度对零售药店的冲击并不如想象中巨大,它本身存在的固有缺陷给零售药店留下了生存的空间。
 
  其一,基本药物是依附于医疗机构而存在的,大部分为处方药物。而零售药店与医疗机构间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竞争关系,二者之间的客流是相对固化的。以社区医疗机构为例,在基本药物全覆盖以及零差率等政策的庇护下,理应对零售药店冲击最大,但不争的事实是它本身正逐步陷入被边缘化的境地,其中有政府投入不足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它所承载的职能与患者的实际诉求不匹配,因此未能对药店造成实质性损害。而对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来讲,患者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路途时间+等待时间)决定它也难以真正抢走具有便利属性的药店的客流,这在经济发达城市表现尤为明显。
 
  其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普及率不高。基药制度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销售比例达到40%以上,在政府补偿不到位以及医生的用药惯性决定下,较长一段时期内,这既是医疗机构应用基本药物的底限,也是应用的上限,影响不甚明显。
 
  其三,从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的角度讲,价格优先的制度会导致中标企业出现程度不一的“价格倒挂”现象,在缺少有效的储备及应急制度的情况下,基本药物(尤其是低价基本药物)出现紧缺、断货已经常态化。尽管有关部门试图通过行政推手改变这一状况,但在缺少利益因素介入的情形下仍然面临执行力不足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货源不足导致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不在同一竞争层次。
 
  其四,作为基本药物最重要的支付主体——医保部门,面对基本药物的普及,自身面临基金紧缺的尴尬,即使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也会采取种种手段限制产品的实际成交量,变相成为零售药店的助力。
 
  事实上,基药制度的衍生效应也为零售药店预留了生存的余地。通常讲,能否挤进基药目录决定着药品生产企业的生存命脉,因此企业削尖脑袋争抢相关名额,但在彻底失去机遇后,唯有转投他门才有生存机遇,无疑零售药店是最理想的门第。
 
  与基药相对应的概念是非基药。非基药的出现,被视为改善零售药店生态系统工商关系的重要转折点。非基药加码零售药店,二者之间可以形成更紧密的联结关系,从而生成供零间更深入的合作,从实践来看,无论辉瑞、拜耳等外资企业,还是扬子江、达因等国内企业,都在积极尝试拓展零售药店渠道,这未尝不是一种取得双赢的契机。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黄厚止泻... 滴丸剂 黑龙江 2023-05-16
盐酸氮卓... 鼻用喷... 江苏 2018-04-11
二维三七... 胶囊剂 安徽 2019-10-08
三味檀香... 胶囊剂 广西 2016-11-09
健胃消食... 合剂 河南 2018-03-28
脑心安胶... 胶囊剂 宁夏 国... 2020-02-07
保胃胶囊 胶囊剂 甘肃 2020-11-11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