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收药”“最高价收药”“特高价收药”……以往“盘踞”在步行道、公交站台、电线杆上的收药广告,近年不但没有禁绝,反而转战互联网继续“叫嚣”。
上海一家外资药企的品牌保护高级主任告诉记者,尽管一些非法收售药品的网站号称不收过期药、不卖假药,但因为这条渠道处于监管范围之外,而收售药品的人并不具备专业识别能力,且收售假劣药难以避免,购药者也因此面临“健康炸弹”。
据业内人士分析,“健康炸弹”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真盒装假药。二是过期药滥竽充数。
国家有法规规定处方药不允许在网上出售。业内人士反映,一些医药公司曾一起试图与一些搜索引擎公司沟通,希望能够屏蔽网络上的处方药销售信息,但并没有太多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