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行业要闻 > 薯蓣皂素:国际市场玩“三国杀”

薯蓣皂素:国际市场玩“三国杀”

来源:医药经济报  发布日期:2014/1/14 17:15:46

    从墨西哥小叶薯蓣到穿山龙(亚洲薯蓣),再到黄姜,我国薯蓣皂素经历了资源的替代和技术的突破,攻克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皂素原料和生产的技术封锁,并一举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薯蓣皂素被医药界称为“药用黄金”,药用价值非常重要和广阔,是激素的基始原料。在世界的甾体医药原料市场中,我国的薯蓣皂素一直处于主导和垄断的地位,占领全世界甾体医药原料的97%市场份额。其他发达国家几十年来虽然致力于寻找和制作替代品,但是由于先天气候地理条件和原材料的缺陷,导致替代品造价高昂,产品利用率低等缺点,以至于几十年来这些发达国家被迫只能依赖中国进口。
 
    解决资源问题
 
    薯蓣皂素是合成数十种甾体类激素以及黄体酮、睾丸素等性激素产品的重要药用原料。上世纪50年代,薯蓣皂素的主要生产国为南美洲的墨西哥,其主要原料为墨西哥小叶薯蓣及盾叶薯蓣等野生植物。当时,以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垄断着国际薯蓣皂素市场,并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
 
    经过我国医药研究人员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国内西南地区丰富的穿山龙等野生资源中,成功提取出薯蓣皂素产品,从而一举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激素生产原料的封锁。然而,由于穿山龙资源保有量有限,过度采挖必然危及这种野生植物的生长。
 
    后经国内植物学家调查发现,我国特有植物——黄姜同样含薯蓣皂素,且这种植物非常适合我国山坡地种植,产量也较高。从此顺利解决了野生穿山龙资源不断萎缩的问题。黄姜也从此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薯蓣皂素原料来源。在种植高峰年里,我国仅湖北、陕西两省的黄姜鲜货收获量即高达十几万吨。薯蓣皂素粗品加工成遍布国内各地,其数量达上百家之多。所得薯蓣皂素不仅能满足国内合成激素厂的需求,还大量出口海外市场。至上世纪80~90年代初,我国已一跃成为世界最大薯蓣皂素生产国和出口国。
 
    从黄姜中提取的皂素是医药工业合成激素的重要起始原料,以其为基础可合成加工如双烯、沃氏氧化物等中间体原料药产品和黄体酮、醋酸强的松、布地奈德、醋酸泼尼松、甲基睾丸素、环丙孕酮、米司酮、雄烯工酮、倍他米松、去氢表雄酮等激素类系列产品。这些药物用途极为广泛,是世界仅次于抗生素类的第二大类药物。
 
    国际竞争激烈
 
    薯蓣皂素虽是国际原料药市场的畅销产品,但该市场毕竟容量有限,加上我国药农过度扩大黄姜种植面积,导致2007年全国黄姜鲜货创纪录的大丰收,据当年媒体的报道,黄姜鲜货总产量超过20万吨,许多地方的鲜黄姜无人收购,只能烂在地头,“药贱伤农”的结果,使得此后几年各地农民种植黄姜的积极性大受打击。我国薯蓣皂素出口价也因货多价低而一路狂跌,并伤及整个薯蓣皂素产业。
 
    直到2010年,国内薯蓣皂素生产才重新恢复元气。据行内专家估计,当时全国薯蓣皂素粗品年产量已突破1万吨大关,但国际市场对薯蓣皂素的消费量保持在6000~7000吨之间。再加上我国皂素提取企业工艺不精,其皂素产品的杂质含量较高(这与黄姜本身原料质量有关,墨西哥小叶薯蓣提取的皂素则质量较好),故在国际市场上长期以来卖价一直不高。而西方制药厂商在合成高级激素产品技术上已取得重大突破,故中国薯蓣皂素生产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西方厂商利用廉价进口的中国皂素,经精制后合成出各种高级激素原料药产品挣大钱。
 
    在21世纪的头10年里,国际薯蓣皂素产业与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原因是:印度加入了薯蓣皂素的出口竞争行列。原来世界上只有两大皂素生产国和出口国,即中国和墨西哥(后者生产与出口薯蓣皂素的历史比中国更早),两者出口薯蓣皂素的数量之比为3:1,但由于两国生产薯蓣皂素的原料不同故墨西哥皂素在国际市场上卖价远高于中国皂素。印度原本无薯蓣皂素生产,故该国医药业合成激素所需薯蓣皂素原料必须从我国或墨西哥进口。
 
    在21世纪初,印度农业部门开始引种墨西哥小叶薯蓣,因为印度的气候与土壤非常适合小叶薯蓣生长。随着小叶薯蓣产量的剧增,印度从20世纪90年代的薯蓣皂素纯进口国一举成为纯出口国。加上印度科学家发明了将小叶薯蓣自然发酵4~5天后再利用非极性溶剂提取皂素的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皂素提取收得率。
 
    据印度媒体报道,该国2006年时薯蓣皂素(精品级)年产量已突破100吨,且产品主要是深受国际买家欢迎的高品级薯蓣皂素产品(杂质含量较低),故印度薯蓣皂素出口量迅速上升并成为国际皂素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至2010年,印度薯蓣皂素(精品)年产量已突破200吨大关,并向着300吨迅速进军。
 
    但由于印度的激素类药物的合成能力远不如中国,故该国的优质薯蓣皂素国内需求量较小,大量富余的皂素原料产品只能出口海外市场,并与中国出口皂素展开激烈竞争。
 
    高品质原料受青睐
 
    更为恶劣的情况是,墨西哥农民同样在不断扩大小叶薯蓣的种植面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墨西哥约有2.5万农户主要靠种植小叶薯蓣为生,其产品供本国皂素生产商为原料或出口海外市场。据了解,墨西哥近年来皂素产量增长较快,国际皂素市场已形成了以中、墨、印为主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然而,中国出口皂素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已受到严重的威胁。据印度媒体最新报道,近年来,国际市场对含量为99%的高品级皂素的需求量保持在每年1000~1200吨之间(如折合成皂素粗品约为8000~9000吨),而长期以粗品皂素出口为主的中国皂素产品,不仅出口数量在下滑,而且行情也一直不好。反之,虽然墨西哥和印度的皂素出口数量远不如中国,但由于这两个国家的出口皂素产品以杂质含量低的高品级皂素为主,故其卖价远高于中国出口皂素(粗品级)产品。而且印度皂素和墨西哥皂素似乎更受国际买家的欢迎。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几年里,因为气候与土壤条件同样适合小叶薯蓣类植物的生长,南非也开始种植小叶薯蓣并出口薯蓣皂素原料。目前,南非的薯蓣皂素年产量和出口量虽只有几十吨,但由于该国适合种植的土地很多,故一旦南非农户大量种植小叶薯蓣,相信用不了几年,南非将成为国际薯蓣皂素市场上强有力的后来者。
 
    今后国际薯蓣皂素市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多国竞争局面。目前,西方厂商已开发上市多只以皂素为主要原料的新颖保健产品,包括美容护肤类产品和其它保健产品等,可见薯蓣皂素国际市场增长空间十分广阔。我国激素产业必须加大新品开发力度,并充分利用本国薯蓣皂素原料和减少对皂素资源的浪费。
 
    链接>>>
 
    黄姜皂素生产高污染问题被攻破
 
    2007年前,在陕西省秦巴山区及湖北、河南毗邻区域兴起了“黄姜产业热”,陕南三市一度种植面积超过百万亩,加工企业百余家,涉及农户50万户。但传统黄姜生产工艺中的高污染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废水浓度高、酸性强、污染排放量超过皂素工业排放标准50倍以上,致使这一新兴产业遭遇悲惨的命运:全国90%以上的生产企业被“叫停”,黄姜的收购价格从每公斤3元狂降到0.4元也无人问津,以致种植面积一路下滑。
 

    就在黄姜产业面临被“封杀”的危险关头,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组成专家组,选择山阳金川封幸公司作为黄姜皂素清洁生产新工艺科研示范点。几年间,科研专家组从黄姜提取皂素的水洗、破碎、发酵等全过程消减污染入手,先后选用多个国家的加工设备,经过上百次反复试验、科研攻关,于2011年以全新工艺建成年产300吨皂素水解物清洁化生产示范工程。新工艺使皂素生产中纤维素、淀粉等回收率大于88.3%,生产成本降低15.8%,污染负荷削减了86%,产生的综合废水经低成本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成功破解了黄姜加工中的高污染难题。
 
    依托科研新工艺,金川封幸公司去年又投资1亿元建成年产700吨皂素项目,使生产能力达到1000吨,年实现产值20亿元、利税4.5亿元,带动当地和周边群众种植黄姜30万亩,农民增收7亿多元。企业还以提取物为原料,新建了万吨淀粉饲料加工和生猪养殖场等循环经济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据科研团队专家介绍,目前黄姜皂素清洁生产新工艺已通过省级评审验收,皂素工业生产技术“国家标准”有望在科研成果中诞生。新工艺若在全国推广,按年产5000吨皂素计算,每年减少化学需氧量7万~14万吨,用水量1380万吨,废水500万吨,环境效益显著,对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意义重大。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湿润烧伤... 软膏剂 广西 2016-10-24
西帕依固... 合剂(... 北京 非... 2019-05-24
醋酸氢化... 素片 江苏 2018-04-16
吡仑帕奈 片剂 贵州 国... 2021-02-23
盐酸多西... 软胶囊... 广西 2016-11-11
复合维生... 小容量... 河北 2021-05-07
野菊花胶... 胶囊剂 四川 2019-11-04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