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家卫计委发布新版基药目录过渡期间“以基药目录的520重种为基础,不盲目增补,从严控制增补数量”的“回头看”政策以来,2013年下半年各地基药增补陆续公布。我们综合目前各省份的相关政策来看,各地政策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本地药企比重增大,各地增补优先选择本地药企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原因有三:一是支持和保护本地企业;二是评审专家对本地企业生产的药品较为熟悉,投票的意愿较高;三是CFDA在实施基药“回头看”工作方案中“增补要有地方防治特色”的要求,本地产品与当地用药习惯比较吻合,也让本地企业在基药增补选取中更有优势。
其中,重庆目录新增中药独家品种80个,且有9家本地企业23品种为独家,占比近三成;甘肃省的增补目录里,本地企业22个中成药品种,有14个是独家。兰州佛慈制药入选有8个品种,充分体现了本地企业的优势。
其次,增补数量增大,整体呈现扩容趋势,改善基层用药短缺局面:国家卫计委“回头看”实施方案,市场普遍认为2013年增补品种数量应有所下降。但是根据已经出来的各地增补政策来看,广东和青海增补数量超市场预期,新版国家基药目录占比减少,地位减弱。
再次,体现各地不同病情需求和用药习惯:青海浓厚地域特色的藏药扩容很大,增补品种有60个,其中热病和脏腑病用药占比接近一半;广东常年湿热,并且当地中药药企数量多,资源非常丰富,中药注射剂大幅增加,鱼腥草、痰热青、疏血通、喜炎平、血必净、热毒宁等共15个临床常用的高速增长的中药注射液品种被纳入目录。
最后,利好中药独家品种进增补的药企:化药在各地基药增补中虽然数量不少,但大部分是竞争格局激烈的仿制药,独家往往是外企原研药。而在各地基药增补选取上,都有大比例的独家中药品种进入。比如重庆基药增补目录中药独家品种有80个,占比53%;山西基药增补目录中药品种中独家品种40个,占比52%。由此看来,独家品种进增补的中药药企将是明显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