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制造行业展望——医保控费、集中招标使行业增速趋缓,但行业仍将维持较高景气度。
2013年,在药品刚性需求增长、政府持续投入以及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影响下,医药制造业需求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受到控费影响小幅回落。虽然3月新版基药目录的颁布后,各省相继公布了招标方案,但多数省份年内并未完成招标工作,药价调控政策对年内行业影响较为有限。
受上述因素影响,2013年行业收入增速小幅回落,但盈利能力和获现能力基本稳定,总体看,行业仍维持了较高景气度。
短期内,医保控费的全面推行对行业需求的抑制作用将继续显现,且2014年更多省份启动或完成基本药物的招标工作,虽然在政策引导下,招标政策较前期有所温和,但招标引发的降价因素仍将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预计以上因素会对行业增速产生1-2个百分点的抑制作用,但支撑药品需求较快增长的基础因素未变,药品消费需求依然旺盛,预计行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趋势。
2014年,医药制造业整体投资规模仍将保持高位,但供给端的增长对行业运行的影响较为有限。总体看,医药制造业仍将保持较高景气度,其整体经营风险较低。
财务风险方面,2014年行业收入增速或将趋缓,盈利能力小幅承压;新版GMP改造仍将带动投资需求的增长,但考虑到行业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和相对充沛的经营净现金流,企业可较大程度满足自身投资支出需求,预计行业整体债务负担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加重,偿债指标也将得以维持,行业财务风险有望保持在较低水平。
综上所述,未来一年,中国医药制造行业信用品质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中债资信维持行业“较高”的信用品质评价及“稳定”的行业展望。
但政策环境趋严使不同规模的企业间分化加剧,其中具备产品结构优良、营销能力突出的大型制药企业有望更多的分享药品需求的增长,而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普药制造企业信用品质下滑的风险加大。
另外,细分子行业间信用品质亦存在分化,中成药和化学制剂药子行业信用品质最好,其中受招标带来的降价程度的差异,中成药表现将略优于化学制剂药,化学原料药则在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压力下信用品质处于最差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