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新药快讯 > 受体调节药“猛攻”乳腺癌 信号转导抑制药成“主力新秀”

受体调节药“猛攻”乳腺癌 信号转导抑制药成“主力新秀”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日期:2014/2/12 9:36:41

     过去20年间,随着癌症靶向治疗药物的迅速发展,似乎为癌症患者的治疗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

  去年,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获得批准的27个新分子实体(NME)中,有7个抗癌药,均具有分子靶向抗癌特征。癌症靶向治疗药的研发,逐渐成为医药界关注的癌症治疗的新进展。

  所谓的癌症靶向治疗药物是以癌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为基础,确认不同癌细胞生长转移相关的特异性分子结构。这些分子结构可以是蛋白分子或核酸片段,也可以是其他基因产物。医药研发人员以这些特异性分子结构作为靶点,研发出一些能对靶点有选择性作用的药物,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靶标分子特异性抑制药。

  这种靶标分子特异性抑制药能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损伤较低或无损伤,从而实现理想的抗癌治疗目的。

  雌激素受体调节药“猛攻”乳腺癌

  众所周知,雌激素是维持妇女生理与心理健康所必需的内源性激素,因此女性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雌激素水平低下而造成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及各种临床症状采用雌激素补充治疗是必要的。

  然而,在乳腺癌病理生理过程中存在着特殊现象,大多数乳腺癌细胞上存在一种雌激素受体,这是一种蛋白分子,它的生长离不开雌激素“助力”。

  利用这一特征,医药界研发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可以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阻断乳腺癌组织细胞中的雌激素功能,进而产生抗乳腺癌效应。

  这是最早的一类癌症靶向治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他莫昔芬(tamoxifen)又称三苯氧胺,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对雌激素受体阳性(ER+)患者最有效,研究已经证明他莫昔芬能够降低该类患者乳腺癌复发风险以及减少每年的死亡率。

  托瑞米芬(toremifene)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阳性或不详的转移性乳腺癌。它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是抗雌激素效应,不过还有其他抗肿瘤机制,包括改变肿瘤基因表达、分泌生长因子、诱导细胞凋亡及影响细胞活动周期。

  氟维司群(fulvestrant)其在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时,下调雌激素受体的同时,并无类雌激素样激动作用,临床耐受性良好,更符合内分泌治疗药物的理想标准。在临床他莫昔芬治疗失败后可仍有效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它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并促进其破坏,从而降低细胞内雌激素受体的水平,开辟了一条治疗雌激素敏感型乳腺癌的新路。

  信号转导抑制药成“主力新秀”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在近20年来已取得长足进步,也带动了人们对肿瘤细胞信号转导的改变及对肿瘤生长、凋亡、转移等的影响有了更多认识。

  目前,对肿瘤细胞信号转导不同环节进行调控的化合物研究,已成为开发新型靶向抗癌新药的重要方向。靶向信号转导抑制药可以阻断癌细胞增殖过程中特殊的酶或生长因子受体而发挥抗癌作用,是靶向抗癌药物的重要代表,目前已有多种该类药物获得批准上市。

  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商品名格列卫,靶向作用于某些癌细胞过度表达的酪氨酸激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一种受体型的酪氨酸激酶,位于细胞膜表面,参入调节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当其基因发生变异,即导致细胞癌变。HER-2在许多正常细胞中低水平表达,而在许多肿瘤细胞(如乳腺癌、胃癌、卵巢癌、胰腺癌等)中则异常高表达,因此HER-2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一个理想靶点。

  甲磺酸伊马替尼还可在细胞水平上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从而阻断BCR-ABL相关的信号通路,故能选择性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的新鲜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凋亡。

  达沙替尼(Dasatinib),商名品施达赛,为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适用于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方案耐药或不能耐受的慢性髓细胞样白血病(CML)所有病期的成人患者。

  另一类抑制剂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商品名赫赛订,可与HER-2受体结合,HER-2这类酪氨酸激酶激活有关的受体,在一些乳腺癌和其他类型的癌症具有较高的表达,故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乳腺癌和胃癌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疗效明显。

  此外,尼洛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多种信号转导抑制药已相继获得批准上市。

  修饰蛋白功能药物“崭露头角”

  修饰蛋白功能药物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和其他细胞作用发挥抗癌效应。

  伏立诺他(Vorinostat)是研发成功的第一个靶向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新型抗癌药物,通过抑制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s)活性,增加细胞内组蛋白的乙酰化程度,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细胞周期停滞和凋亡,已批准用于病情治疗加重和复发或用两种全身性药物治疗后无效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

  贝沙罗汀(Boxarotene)用于治疗全身性药物治疗后无效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维甲酸类似物,可选择性靶向结合于与维甲酸类X 受体(RXR)亚单位从而发挥抗癌治疗作用。罗米地辛Romidepsin、阿利维甲酸alitretinoin等也都属于修饰蛋白功能药物。

  除上述三类药物,癌症靶向治疗药物还包括诱导癌症细胞凋亡药物,如硼替佐米、普拉曲沙等;阻止肿瘤血管生长药物,如贝伐珠单抗、索拉非尼等;提高免疫系统药物,如利妥昔单抗、阿仑珠单抗等。

  这些药物或参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管理基本细胞功能、细胞活动,或通过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信号阻止癌症的进展,或可以直接诱导细胞凋亡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癌症靶向治疗药物正是以不同的方式干扰癌细胞分裂(增殖)和传播。所以,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需要确定好靶向,靶点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生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由于这个原因,靶向治疗药物常常被称为“合理的药物设计的产品”。

  不过,因大多数癌症靶向治疗药物上市时间不长,药物潜在不良反应及毒性作用尚待上市后监测。随着对药物作用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靶向治疗药物的组合将进一步优化,从而进行抗癌的个体化治疗,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大的福祉。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米非司酮... 胶囊剂 山西 2022-01-01
稀戊二醛... 溶液剂 四川 2019-11-04
普仑司特... 胶囊剂 湖北 非... 2022-01-20
五灵肝复... 硬胶囊... 浙江 2021-06-01
香菊胶囊 上海 2017-07-07
阿戈美拉... 片剂 云南 2015-10-12
红花逍遥... 胶囊剂 上海 2016-07-29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