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行业要闻 > 对“医二代”不学医不必惊讶

对“医二代”不学医不必惊讶

来源:长沙晚报  发布日期:2014/7/22 14:52:18

        医生作为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以往在人们心目中代表着社会地位高、收入不菲,受人尊重。然而作为“白衣天使”,医生对于自己的职业是如何评价的?日前,面向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从业者等领域人士的专业性社会化网站“丁香园”发起的一项对子女学医态度的社会调查,结果十分惊人——近六成的医生明确表示会阻止子女继续从事医务行业,甚至部分医生自己已萌生退意。(7月21日《北京青年报》)
        一段时间以来,医生不愿自己的子女再学医,并非新话题。但这一调查结果正于高考录取时期发布,在网络上还是引发热议不断,对医学专业难见医家子弟,网友们甚至创造了一个新词——“医二代”。
        在人们的印象中,此前大家耳熟能详的“富二代”、“官二代”,其社会总体形象似乎都不怎么好。做个好医生,首先确实需要技术方面的无数经验积累,但谁也没有规定医生的子弟就应该去学医。事实上,包括医生自己对职业萌生退意,于人才流动而言,并非坏事。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对从业要“X代”、靠拼爹什么的,公众既有个人腹诽不已的,又有直接网络发帖、写博客诟病的。然而,面对这么一份调查报告,网友们在读了报道之后,不少人似乎又想表达出另一种担心,恐怕也有些不正常。
        这是一种尴尬的心态和意见呈现。为何一些网友会有“恐怕也有些不正常”的疑问呢?据调查,来自现职医生的理由有三点:职业荣誉感降低、收入与付出严重不符、工作中存在人身风险等现实问题,让一些医生“寒了心”。还有媒体报道,名医子女报志愿,学医是唯一“排除项”。因此,在医者祖父母或者父母的力阻之下,或自己耳闻目睹下,医者子弟不愿、不敢学医了。不能否认,是有来自现实的重重不足在深刻影响人们的选择。
        但真像网友所担心那样,这种现象出现会有多么不正常吗?未必。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钱钟书在《围城》中说:围在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城外面的人想冲进去。其实,现实生活当中,何止婚姻如此,职业生涯同样如此。如同医者不愿后人学医一样,在当下,不少行业的从业者也有同样心态,比如基层学校老师面对学生的调皮、收入低和考核压力大,不断感叹,子女学什么都行,就是别学师范;而在媒体行业,从业者调侃自己一天的生活轨迹,更是用“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来描述。
        有意思的是,报道告诉人们,虽然“医二代”不愿学医,但在高招录取中,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仍然相对较高。比如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招办老师就说,尽管这几年社会上总是流传学医就业环境不好的说法,但北医的生源和招生情况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从高考考生的排名情况来看,北医录取的学生在京多排名1600名之前、在海淀区800名之前,这几年都比较稳定。既如此,对于医者不愿、不准后人再学医,在一定意义上恐怕还是自己职业倦态使然,因为事实证明,更多人并不这么看。所以,对此调查报告,我们大可不必吃惊不已。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如何继续深化医改,让医务工作者能体面劳动、免除医闹带来的人身安全危险,哪怕是让合格医生离职后能顺利地开个诊所,也需要人们深思。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注射用更... 冻干粉... 湖北 基... 2015-06-02
心灵丸 丸剂(... 青海 医... 2019-04-15
盐酸左氧... 分散片 黑龙江 非... 2018-11-05
注射用头... 注射剂 云南 非... 2021-03-17
活血止痛... 散剂 云南 基... 2019-05-23
复方夏天... 片剂 河南 2018-09-19
贝诺酯分... 分散片 黑龙江 2017-05-05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