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是治病救人用的,然而在一些不法之徒眼里,药品还是一夜暴富的“工具”。如今,在各大医院附近、街边电线杆、小区单元门口,经常可以看到写有“高价收药”的小广告。到底是哪些人在收药,收药又是为了什么?昨天,合肥市庐阳区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特大非法经营药品案,一条药品回收黑色利益链得以揭开。
庭审现场:涉案金额一千六百万
昨天上午8点半,合肥市庐阳区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特大非法经营药品案,这也是该院审理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类似案件。
站在被告席上的李俊今年44岁,是一名尿毒症患者。据了解,他是1998年查出身患尿毒症的,生病后从单位办理了病退。在治病过程中,他走上了靠倒卖药品从中赚取差价的违法犯罪道路。“我经历了两次换肾,肾源都是家人提供的,手术很成功,现在身体还行。”庭审中李俊说。
公诉机关当庭指控称,李俊2004年至2013年期间,在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向他人收购药品然后转卖,涉案金额高达1600多万元,情节特别严重,应当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建议判处有期徒刑6年以上,并处一倍或五倍以上罚金。
李俊表示指控属实,愿意认罪,希望法庭从轻处罚。由于案情复杂,该案没有当庭宣判。
近期趋势:相关案件爆发式增长
“涉及回收倒卖药品的非法经营案今年呈爆发式增长。”采访中,庐阳区法院的王法官对记者说。
庐阳区法院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该院审理非法经营类刑事案件5件,涉及回收倒卖药品的案件数为0;今年上半年受理非法经营类刑事案件11件,其中9件是回收倒卖药品案。同样,来自瑶海区法院数据也显示,相关案件2013年为0件,而今年上半年就有2件。
“涉案金额多则上千万元,少则数十万元,令人震惊。”王法官告诉记者,目前9件案件中,金额最多为李俊,涉案金额1600万,金额最少为程某,涉案金额二十余万元。
另外,涉案人数众多也是这类案件的一大特点。比如李俊一案,卖药给李俊的上线至少有7人,从他这买药的下线也多达6人。目前庐阳司法机关正在侦办的汪某某一案,涉案人数也有15人之多。
药品来源:贩子常年在各地收药
在昨天李俊一案的庭审中,公诉机关指控,在2004年至2013年期间,李俊在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以合肥市庐阳区亳州城自己家为经营地点,向陆华、孙辉、刘明、韩香、许金、张正等药贩子非法收购药品。
这些人的药品又从何而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药贩子主要通过三个渠道获得药品,一是活动在各大医院附近、菜市场等地,直接向病人收购药品,然后转卖给李俊;二是利用自己能购买特殊药品的权限来进行倒卖,如郑旭就利用自己身患肾病办理的特殊病卡,从医院购买相关药品,倒卖给李俊;三是直接从医药公司拿药转卖,如马某就多次从安徽国安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国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处购买药品,销售给汪某获取差价。
除上述三个渠道,还有少量药品是从药店盗窃来的赃物。
延伸
“冷门”药品最受欢迎
“像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这类药品是最受药贩子欢迎的。”采访中,庐阳区检察院一位公诉人说。
李俊在被抓获时,警方当场查获其尚未销售的药品中有大量的腹膜透析液和碘液微型盖、普乐可复等治疗肾病的药品。同样,在另外几起案件中,被告人贩卖的药品也是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的“冷门”药品为主,常见药品很少。
记者了解到,这些“冷门”药品主要是用于治疗重大疾病,市场上比较难买,价格高,病人需求量又大。对药贩子来说,这些药才能让他们赚到大钱。
据了解,倒卖药品的利润很高,如其中一个案件的被告人马某,他直接从医药公司拿药,非法经营数额只有207745元,非法获利就高达30000元,利润达14%以上。比起马某,更多的人靠所谓“高价收药”然后倒卖,成本更低,所获得的回报也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