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政策法规 > 安徽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出台

安徽公立医院改革方案出台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日期:2015/2/11 9:28:42

        我省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具体实施方案重磅出台。 “三医联动”重点构建全民医保体系、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安徽在“破旧立新”上再一次勇立潮头,开启深度破冰之举。

        从基层医改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再到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安徽医改自从2009年启动以来,已整整走过5年的历程。

        敢涉险急滩,敢啃“硬骨头”。5年来,安徽医改蹄疾步稳,以破竹之势,不断向纵深迈进。在回归公益性的导向下,改革不断调整完善制度设计,突破“以药养医”的利益固化藩篱,全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痼疾。
保基本,强基层。认准“回归公益”方向,引导财政投入与资源分布重心下移,基层医改彰显“民生为本”理念
“现在,看病拿药都便宜了,一个电话就服务上门,出去看病不划算。 ”65岁的庐江县金牛镇山南村村民左申兰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几乎每天都会到村卫生室免费量血压。

        2009年,安徽开始在全省32个县(市、区)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2010年9月1日,全省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药卫生机构全部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从而在全国率先实现基层医改“全覆盖”。同时,在全国率先按照“招生产企业、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督”的办法,完成了基本药物省集中招标采购,基本药物中标价格较国家指导价平均下降52.8%。

        “医改的关键是要建立新机制。若仅取消药品加价、政府予以补偿,无论花多少钱,都没有改变‘以药养医’的旧机制,改革目标也难以实现。 ”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说。

        建机制,就是以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为突破口,构建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和长效性的补偿机制等。 “这一套制度设计的核心,就是强化政府的办医责任,奠定维护公益性的基础和长效机制。 ”省医改办专职副主任程进军说。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支出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核定后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从根本上保障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同时,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县财政根据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运行。2010年至2012年,全省各级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总量为88亿元,年均增长32.4%。

        “改革后,县财政每年投入超过2000万元来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这在以前是很难想像的。”当涂县卫生局局长王胜年说。

        强化“枢纽”功能,放大“支柱”作用。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公立医院改革让更多人更方便地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县级公立医院,在医疗体系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需要面对和破解复杂的利益格局。“县级公立医院覆盖全省70%以上人口,是连接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枢纽,是群众能不能就近看病、并且能够看好病的关键环节。 ”张韶春说。

        2010年11月1日,我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21个县试点,以零差率为突破口,同步降低CT等大型设备检查价格,适当提高长期偏低的手术费、护理费等,坚决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着力推进县级医院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 12月15日,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再向其余53个县、市和农业区全面推开,涉及近6000万人口。改革推进速度之快,“啃硬骨头”的决心之大,从中略见一斑。

        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建立全新的补偿机制让医院从“以药养医”转向“以技补医”。仅2014年,全省县级医院共获得各级财政补助12.4亿元,比改革前增长27.8%。

        “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另一大关键环节。医院院长们少了“抓收入、保吃饭”的负担,但多了抓管理的压力。 “谁率先把医院经营管理规范化做好了,谁就能越早在改革中站稳脚跟。 ”霍山县人民医院院长束学池说。改革还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奖励性绩效占绩效工资比重由30%提高到60%,强调突出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改革后,县级医院职工人均收入达47638元,是改革前的1.4倍。

        同时,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也稳步推进。 “在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稀缺现状下,公立医院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放大城市公立医院的‘支柱’作用,让更多人更加方便地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程进军说。

        芜湖和马鞍山是国家首批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在改革中,分别探索出不同路径。在芜湖,自2011年10月1日起重点推进“医药分开”改革,同时以城市三级医院为龙头,组建三个医疗联合体,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推进分级诊疗。在马鞍山,推进以“管办分开、资源整合”为主的改革,以集团化为路径,构筑更加稳定紧密的上下联动纽带,通过“优化结构、资源共享”调整医疗资源分布。

        政策“接地气”,保障可持续。摸石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三医联动”激发改革“内动力”,活力新机制助推改革深度破冰

        从乡村到县域、再到大城市,一步一台阶,安徽医改坚定探索出一条回归公益的改革路径。

        改革总是“难”字当头,阻力和波折不可避免。但反观我省5年医改之路,每次从试点到“全覆盖”,都做到相对平稳、健康运行。“努力让顶层设计与现实情况、基层需求相匹配,增强改革协同性,体现受益群体最大化原则,是改革成功的关键。”省发改委副主任余群认为,科学设置改革方案,稳妥把握改革节奏,凝聚强大支持力量,尤其是提高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是改革的最关键力量。

        全省医改方案设计之初,始终存在着“补供方”与“补需方”的争议。依托全民医保体系,通过建立“需方”对“供方”的购买机制,推动医疗机构建立更加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安徽医改在降低患者负担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

        医改启动以来,全民医保体系不断健全。2014年,我省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人,人均筹资水平达390元/年,为历史最高水平。“医院90%的住院病人是参合农民,2/3收入来自新农合,新农合基金已成为县级公立医院最重要的‘补给线’。”定远县总医院院长陈必如说。同时,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被列入民生工程,并全面扩大试点范围,为百姓看病有力“兜底”。

        医改关系到每一个人,政策措施必须要“接地气”。 2014年,安徽对全省41家三级医院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并定期公示全省47所三级医院和省直医院的8项核心数据。“‘同台竞技’,优劣差距一眼便知,不但可以引导患者选择质量优、费用低、管理好的医院就诊,更能倒逼医院管理者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努力降低医疗费用。”省卫计委主任于德志说。此外,为解决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还创新卫生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对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标准进行重大调整,降低论文数量要求、重视动手能力、鼓励专家进基层。

        改革未有穷期。 2015年,随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即将启动,安徽医改将进入最后“攻坚”阶段。虽渐行渐难,但改革路径明晰,实现目标自然不会太远……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保利尔胶... 胶囊剂 湖北 2017-08-10
振源胶囊 胶囊剂 山东 2020-06-29
金花消痤... 颗粒剂 青海 非... 2012-07-12
小建中颗... 颗粒剂 江西 2017-07-07
双黄连口... 口服液 青海 基... 2013-12-23
脉管复康... 薄膜衣... 陕西 2012-06-29
沙巴棕软... 软胶囊 河北 2017-12-14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