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行业要闻 > 用药靠掰、剂量靠猜 九成药品无“儿童版”

用药靠掰、剂量靠猜 九成药品无“儿童版”

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日期:2016/3/7 10:32:43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目前我国九成药品没有“儿童版”,儿童“用药靠掰、剂量靠猜”;这是一组无奈的数据:我国专门为儿童生产的药品不足5%,全国专门生产儿童药品的药企还不到1%……如何破解“儿童用药难”引发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

 
   “用药靠掰、剂量靠猜” 药品缺乏“儿童版”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体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药品的使用与成人有很大差别,用药需要“量身定制”。
 
  据全国工商联药业商会统计显示,我国现有约6000多家制药企业,仅10多家制药企业专门生产儿童用药;产品中涵盖儿童药品的制药企业也只有30多家;我国专门为儿童生产的药品不足5%,90%的药品没有“儿童版”。
 
   “在儿童药品中,儿童专用剂型尤其短缺,比如防治儿童肺孢子虫感染的首选药——复方磺胺甲恶唑注射液就很难买到。”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德明说。
 
  张德明说:“目前,儿童用药普遍用成人药品代替,‘用药靠掰、剂量靠猜’,类似于‘小儿慎用或者酌减’等描述广泛存在于药品说明书中,加大了儿童用药的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施耀忠说,现在我国儿童用药存在超量问题。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4年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14岁以下儿童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占了10.5%。一些家长反映,在给孩子用药时,经常买不到专门的“儿童药”,“把大人吃的药买回去一片掰成三片”“一天三次减少为一天一次”是常用办法。
 
  张德明认为,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系统、肠胃功能还不健全,对药品很敏感,服药使用不当很可能会造成伤害。
 
  风险大、利润薄 药企研发儿童药品不热情
 
  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蔡威说,儿童药研发滞后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研发难度大且长期价格扭曲,药企对开发儿童药没有积极性。
 
  身为小儿外科医生的蔡威研发过一种儿童药——小儿氨基酸注射液,目前在我国儿科普遍使用。蔡威说,在我国,氨基酸注射液的“儿童版”和“成人版”价格差不多,但前者研发更困难、投入更大,却不能在价格上体现。
 
  一位药企负责人坦言,相较于成人药品,儿童药品临床试验难度更高。“在药品临床试验中,绝大多数父母不愿意将孩子作为临床受试者。”
 
   “儿童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利润薄,但适用范围窄、用量小,研发和生产儿童药需要投入巨大,药企长期做亏本生意。”施耀忠说。
 
  张德明说,目前绝大部分儿童药品还未纳入医保,患者更愿意购买医保中能报销的“成人版”,儿童药品市场占有率小,进一步影响了药企生产儿童药品的积极性。
 
  数据显示,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儿童用药中“成人版”占37.1%,“儿童版”仅占2%。
 
  创机制、增投入 激发药企生产活力
 
  代表委员认为,破解我国两亿多儿童用药难,规范儿童用药,已经迫在眉睫。
 
  张德明建议,我国儿童用药有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建议设置指导和监管儿童药品研发生产的机构,健全完善儿童用药临床指南,明确儿童用药研究技术要求和标准,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激发药企内在活力,需要给行业松绑。”施耀忠说,在儿童用药研究中,审评部门应设立鼓励儿童药品研发的“儿科优先目录”,对儿童用药的临床试验和上市前审评进行单独管理,建立儿童用药快速审批程序。对专门致力于儿童用药研发生产的制药企业,鼓励对多个儿童专用品种捆绑式申报,进行优先集中审批。
 
  代表委员还建议,建立国家儿童基本药物目录,实现儿童用药的“医保全享有”和儿童药品的“医保畅通行”,通过制定儿童药品单独定价和税收减免政策,调动药企生产积极性。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精蛋白生... 注射液 福建 2016-03-10
肺力咳胶... 胶囊剂 云南 非... 2018-08-29
复方聚乙... 散剂 河南 2017-10-10
壮骨关节... 胶囊剂 辽宁 2021-09-01
银翘解毒... 软胶囊 湖北 基... 2016-05-04
复方磺胺... 凝胶剂 安徽 2020-04-30
通天口服... 口服液 山西 非... 2017-08-01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