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讯 “三明模式”成了全国学习的榜样。本来是先选择9个省区做个试点,再逐步推广,然而全国就这么动起来了。笔者以为,对于“两票制”和“营改增”,要以理性的思考和脚踏实地的判断来正确理解政策,然后趋利避害,更加规范自身行为,再顺势而为。
所谓两票制,简单的理解就是:从药厂到老百姓嘴里,同一批次的产品只能开2次票,如下图:

经营规范、自建终端的品牌厂家底气足
如果是自建队伍开发终端的,没有什么影响,甚至可以一票制。但实际上,就算是药厂自己开发终端,也需要放货的地方。中国太大,药厂不可能把货直接发到各地的门诊和单体店。所以,两票制足够了。只不过,药厂给商业的不仅仅是配送费而已。
既无终端、又无品牌的药厂,日子会难过很多,但品牌企业理论上讲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他们本身做的就是三级分销,跟上图一模一样。差别在于,他们的一级商没有终端(寻找一级商的目的是转嫁风险),需要很多自行寻找的二级商来做。两票制后,把二级商变成“第一票的商业”就行了。不过,对于习惯了“先打款、后发货”的药厂而言,一级商没了,变成数量更多的二级商,意味着他们的经营风险,尤其是资信风险将增加。
既然如此,药厂为何还要紧张兮兮呢?因为营改增和两票制齐下,让本就脆弱的盈利几乎消失。而从出厂价到终端零售价之间17%的税费,药厂必定也要承担一部分。此时,药厂只有两种应对办法:利润大的厂家,和医药商业一起承担增加的税;利润小的厂家,只能涨价。
但是,随着政府职能2.0的形成,对于医药行业的这次管制和新医改的推进,部门之间的协同强化,药厂的招数和套路将无处遁形。此外,从2009年新医改至今,医药行业进行了多次整合,加上gmp认证、一致性评价等,一边是资产不断增加,另一边是企业负债不断攀升,这些可能会影响销售的聚焦和提升,导致现金流紧张,同时融资更加困难——民间借贷利息高不说,一不小心就成了非法集资;银行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不仅仅看资产,二期还要看资产含金量(变现能力和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此外还要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

因此,现在的背景下,药厂要做的是改变销售习惯,全国重新规划布局,利用品牌和产品的资源,培养和发掘诚信、有终端、有资金实力的商业展开合作,风险可能会大一些,但是管理跟上了就基本没有大问题。
大商业受影响不大,县级商业迎来春天
理论上讲商业受到的影响也不大,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在区域接力厂家产品进行分销的,商业开给终端的是第二票,同时价差是多少就交多少税,这没有问题。然而,很多商业不做分销,就靠调拨和调换货为生,这就麻烦了。
商业现在的态势是:要么县级到九州通之间的商业被九州通们收购,变成他们的子公司,这样九州通们的一票解决了过去需要两票的问题;要么厂家直接跟商业做,九州通们就不用再做一级了,但是那么小的公司都想通过做终端和厂家直接合作,何况是九州通们呢?显然,这也是个伪命题。
介于县级商业到九州通们之间的区域商业,可能要重新来过。过去,这些商业做九州通们的二级可能每年有3个亿的销售,自己做终端则只有500万的销售;未来,3个亿可能没了,但500万的规模还有可能继续放大,因为中国的药厂实在是太多了。
县级商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厂家第一票到县级公司,县级公司第二票到终端(门诊、药店、乡镇卫生院和医院)。问题在于,中国的县级医药商业都很羸弱,他们缺钱、缺乏管理能力,且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想与品种线丰富的大厂家直接合作,是相当困难的。

综上所属,医药商业要发展,就看有没有终端和实力了。有终端,药厂自然会来寻求合作;有实力,可以兼并有终端的商业。如果两者都没有,对不起,这次政策针对的就是你。
终端要与靠谱上游商业和药厂直接合作
两票制和营改增对终端不会造成多大影响,在他们看来,谁来送货不重要,只要有税票就行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送货商业除了能提供税票,更要有资信。三大县级医院——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医院基本都不是县级商业送货,更不要说三甲医院了。
地县级及农村的诊所和单体药店如今的生存策略就是:70%商业配送,30%和厂家销售队伍直接合作,也就是所谓的首推品种。
说到底,两票制+营改增看似对终端不是个事儿,但终端羸弱,要想不依靠商业的欠款,堂堂正正的做生意还需要时间,同时,定点医疗机构和非定点机构还在考验他们的专业能力和gsp能力。

因此,终端的重点工作,是内重管理和强化资金实力,外抓经营、强化特色和区域覆盖,并且与靠谱的上游商业和药厂直接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