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台的《广东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让大医院担心取消门诊影响收入,而社区医院则担心人员和设备不足以应付新的情况,那么靠行政命令就可以取消大医院门诊吗?
据报道,近日出台的《广东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鼓励大型医院逐步取消门诊,到2017年全省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达65%以上,对于这个方案广州市的大医院担心取消门诊影响收入,而社区医院则担心人员和设备不足以应付新的情况,我想问一句,靠行政命令就可以取消大医院门诊吗?
现在大医院人满为患,病人就诊体验差,花费时间多,确实是应该处理,但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为什么病人都要往大医院跑?回答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前,各级医院各司其职,病人也是就近就医,社区(地段卫生院)医院和区医院专业较齐全,有些专科医生的水平甚至不低于省市大医院,病人就诊率和医务人员收入也和大医院相差不大,只有极少数病人需要转大医院看病,后来推行医院等级评审,特别是三甲医院评审,同样的病在三甲医院治疗收费水平就高,这种不合理的竞争导致三甲医院急性扩张,非三甲医院逐步萎缩,人才流失加快和人才培养失衡,在公众中的形象和自身实力的下降,让病人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才导致今天的局面。近年来,广州市通过提高社区医院医保的报销比例,促使部分病情稳定的慢性病人回流社区医院看病开药,但如果是初发病或急性病或疑难病,谁愿意去社区医院看病?
因此,要让病人到社区医院或其它小医院看病,必须提高这些医院的医生水平,从头开始培养周期太长,远水救不了近火,所以可以考虑改变现有机制,让大医院有经验的医生自己开诊所或到社区医院出诊,配合舆论宣传和政策配套,大医院病人人满为患的现象就会逐步改善,病人的就医体验很快改善,花费时间马上减少,这是行政命令所不能做到的。
我曾说过,放开医生自由执业利国利民不利官,关键是各级官员能否放下自身的权力和利益,变管理为服务,出台有利于医生、病人和社会的政策,让每个医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病人也能够就近就医,尽快找到合适的医生看好病,让社会资源充分得到公平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一句话,要减少大医院门诊病人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应该出台鼓励医生自由执业和愿意到社区医院出诊的政策,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