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净化网络购物环境,不久前,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了“安徽食品药品‘网剑’2号行动”。目前这项行动初战告捷,查出24家非法网站,1家淘宝网店涉嫌无证销售医疗器械被依法立案查处。
近年来,网购药品因其方便快捷、价格便宜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一些不法分子也瞅准其中的“商机”,利用互联网兜售假冒伪劣药品,甚至将非药品冒充药品售卖。继春节前针对网络订餐开展的“安徽食品药品‘网剑’1号行动”取得丰硕战果后,安徽省局再次向利用互联网制售假劣食品药品行为发动攻势,实施“安徽食品药品‘网剑’2号行动”。
“2号行动主要筛查治疗肿瘤等慢性病、性功能障碍以及减肥类、辅助降血糖类等药品,监测重点是售药相关网站有无从事网络售药资质、销售产品有无涉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扩大适应症宣传以及保健食品违法添加化学药品等违法行为。”安徽省局稽查处负责人介绍,针对网上售药的特点,全省集中优势力量,重点监管、重点打击,以点带面实现全域覆盖。目前,全省已有7个市成立了“食品药品网络监管小分队”,其他地方也在积极建立食品药品网络监管队伍。
据悉,在2号行动筛查中,网络监管队员分别进行网上摸查,通过搜索引擎、购物网站等多种渠道,在淘宝等网站筛查出“黄金肺宝胶囊”、“风湿藏克”等非药品冒充药品,以及“虫草伟哥”、“本能”等涉嫌非法添加的产品达45个品种。经检查发现,“北大医学部附属哮喘病治疗中心”、“鸿茅药酒官方商城”、“李老中医官方网站”等24家网站存在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等问题。
然而,筛查工作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网络的无国界性、隐蔽性,以及不法分子的反侦查能力较强等,给执法人员取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该负责人说,比如,在产品购买过程中,由于产品购买数量较大、地址相对集中,往往会引起店家的警觉,一旦下单,网页就无法打开,导致购买失败。
在搜索非法产品的过程中,执法人员同时关注销售产品的网站是否具有相关经营资质。如,在2号行动中,发现标示发货地为合肥的一家淘宝店“广源医疗家用保健”涉嫌无证经营“骨穿刺针”等Ⅲ类医疗器械。网络监管队员采用技术手段做好相关证据固定,并根据邮寄包裹提供的信息,对该网店发货地进行现场核查。最终,执法人员现场查封了该企业未经许可擅自设库等经营行为,同时对其销售的医疗器械产品资质进行核查,对其在经营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立案调查。
与此同时,安徽省局对网上购买的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进行立案查处,深挖制售实体,及时打掉源头和窝点。对检查发现的24家非法网站进行核实确认,责令其停止发布虚假产品信息,并及时移送通信管理部门处理;对发货地址在安徽的8家网站涉嫌销售非法产品的线索,移送相关市局调查处理并限时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