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12358价格监管平台6月分析报告》,2016年6月,12358价格监管平台共受理价格举报、投诉、咨询56896件,总受理量环比略有下降。
其中,共受理价格举报9518件,占16.73%,同比增长112.22%,环比增长13.42%;价格投诉5284件,占9.29%,同比增长34.72%,环比增长34.42%;价格咨询42093件,占73.98%,同比下降15.27%,环比下降10.06%。
此外,《报告》指出,根据发改委5月22日印发的通知,今年6月,发改委在全国部署开展药品价格专项检查,规范药品价格市场秩序。因此,涉及药品价格的举报案件成为6月份的监管重点。
根据分析,药品价格改革实施以来,市场价格总体平稳。1-6月,12358价格监管平台共受理药品价格咨询、举报6098件。
消费者反映最多的5个问题分别是
1、购买同种药品,实体药店购买价格明显高于网上购物;
2、实体药店销售不严格执行明码标价;
3、销售同种药品,医院药房价格明显高于医院外其他药店;
4、个别药品大幅涨价;
5、个别企业垄断原料药。
《报告》还公布了12358价格监管平台受理量较多的10种药品:优甲乐、地高辛、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湿润烧伤膏、磺胺醋酰钠眼药水、复方卡托普利片、苯巴比妥片(口服)、益母草、异烟肼、维生素B1和B2。其中不乏媒体报道过的“网红”药品,如曾遭遇断货的优甲乐、苯巴比妥片,价格猛涨10倍的地高辛。

发改委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深入开展医药价格专项检查。密切关注12358价格监管平台上关于药品价格收费问题的投诉和反映,结合专项检查部署,及时纠正、严肃查处,加大违法案件曝光力度。在查办案件的同时,结合行业特点深入分析研究价格行为边界,适时上升为普遍性的行为规则,实现对市场价格行为的有效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