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行业要闻 > 国内进口药品审批滞后 加剧“海淘新药”现象

国内进口药品审批滞后 加剧“海淘新药”现象

来源:3156医药网  发布日期:2016/12/2 14:37:05

进口药品审批滞后于百姓需求,着急用药的患者难以及时分享到创新成果 专家建议:当专利保护时间结束后,对仿制药的生产应开辟较快的审核通道,批准有资质有条件的企业生产。

今年初,云南昆明乙肝患者李女士准备要孩子,主治医师告诉她,需要换一种孕妇也能服用的乙肝治疗药物,即替诺福韦酯。当时,该药在国内还没上市。李女士给美国朋友打电话,让朋友帮她买药。“等国内上市太慢,只能想办法从国外买药,医生说这个药临床疗效最好。”

所幸5月份国家公布了首批药价谈判药物,替诺福韦酯正是其中一种,降价幅度达到67%,而且云南还是全国第一个落实谈判成果的省份。7月份换药时,李女士及时开到了替诺福韦酯。

云南省病毒性肝炎研究中心主任韦嘉说,丙肝药物抗病毒药物更新很快,最新一种药物已在美国上市,国内还没有,疗效非常好,基本都能治愈,但是价格高昂,一个疗程要8万美元。很多患者就去孟加拉、印度买药,价格只有原价的1%。

“国外购药有风险,我并不主张。但病人想用好药的愿望无可厚非,希望国内继续实行价格谈判,把这些专利药品价格降下来。”韦嘉说。

2013年我国丙肝报告发病人数高达20余万例,专家指出,通过口服抗丙肝病毒药物,很大一部分患者可以被治愈。

那么,这些新药为何在国内上市这么慢?常峰说,主要跟药品审批制度有关。按照我国《药品管理法》,进口药品需要提出临床研究的申请,得到批准后进行3期临床试验,然后再报药监部门审批通过,拿到许可证后,通过政府集中招标采购,进入医院。“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个过程最快也需要6年时间。”

进口药审批滞后于百姓需求,让着急用药的患者难以及时分享到创新成果,加剧了海淘新药的现象。然而,降低类似丙肝新药的价格、提高进口专利药的审批上市速度,并没有一蹴而就的解决办法。专家建议,一方面,加快新药审批速度,启动国家谈判,降低药价,同时及早纳入医保,减轻患者负担;另一方面,当专利保护时间结束后,对仿制药的生产应开辟较快的审核通道,批准有资质有条件的企业生产,方便百姓买到安全低价的药品。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提出允许境外未上市新药经批准后在境内同步开展临床试验,鼓励国内临床试验机构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符合要求的试验数据可在注册申请中使用。这意味着创新药品可以在国内外同步开展试验,大大缩短创新药的实验时间,从而加快进口速度。目前,临床研究申请开始实行备案制,这将缩短不少时间。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客服。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甲硫酸新... 注射液 陕西 非... 2017-02-17
复方福尔... 口服溶... 宁夏 非... 2017-09-09
小金片 素片 安徽 2015-07-29
仁青芒觉 水丸 北京 非... 2019-05-24
多维铁口... 口服溶... 浙江 2016-11-03
通宣理肺... 胶囊剂 广东 低... 2019-06-22
镇江膏药 膏药剂 江苏 2018-03-02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