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11月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公布首批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公示8个受理号,至2019年4月27日,咸达数据V3.5发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已公布577个受理号默认批准临床。这意味着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默许制”的落地已常态化。 2018年7月2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调整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程序的公告》,标志着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制度正式由审批制变为到期默认制。《公告》明确,在我国申报药物临床试验的,自申请受理并缴费之日起60日内,申请人未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否定或质疑意见的,可按照提交的方案开展药物临床试验。 那么,哪些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默许?从中透露出哪些研发动向? 注册分类 化学药 PK 生物药 PK 中药 577个受理号中,属于化学药的有356个,生物制品有206个(其中,预防用生物制品21个,治疗用生物制品185个),中药15个。 化学药:新药申报活跃 化学药申报中,属于国内新药申报的有146个,进口申报的有135个,补充申请的有40个,仿制药申报的有35个。 国内新药中,新1类新药(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129个,是最主要的申报分类。 进口药方面,进口新药新1类的申请受理号55个,5.1类(境外上市的原研药品申请在境内上市)34个,5.2类(境外上市的非原研药品申请在境内上市)23个。 化学药仿制药方面,新3类(仿制境外上市但境内未上市原研药品的药品)18个,新4类(仿制境内已上市原研药品的药品)14个,旧6类(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制剂)3个。 化学仿制药:吸入剂最受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新注册分类5.2类也可以临床默许了。仿制药此前启动的BE备案制只适用于国内仿制药新3类和新4类,进口仿制药5.2类申报仍需要报临床。因此,临床试验默许制实施将加快进口仿制药在中国上市。除了印度企业和日本企业,辉瑞和诺华都在积极将自己的仿制药业务引进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