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政策法规 > 国家卫健委宣布 新一轮药企违规营销专项整治开始

国家卫健委宣布 新一轮药企违规营销专项整治开始

来源:赛柏蓝  发布日期:2020/7/27 9:57:04

        7月24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2020年医疗行业作风建设工作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从今年7月开始直到年末,将重点整治医务人员收取回扣、药企违规营销等行为,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下列要点。
 
  专项治理医生收取回扣:开展打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收取回扣专项治理,查处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取回扣的行为。重点检查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接受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行为;医务人员接受医药企业为其安排、组织或支付费用的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娱乐活动行为;医务人员通过介绍患者到其他医疗机构检查、治疗或购买医药产品等收取提成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反规定发布医疗广告,参与医药产品、食品、保健品等商品推销活动的行为。
 
  严厉打击医务人员统方:医务人员利用任何途径和方式为商业目的统计医师个人及临床科室有关药品、医用耗材的用量信息,为医药营销人员统计提供便利的行为;医务人员违反规定私自采购、销售、使用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行为。
 
  众所周知,统方的目的就是通过统计医生的开单情况以向医生提供一定数量的药品或者耗材的返点,是服务于带金销售的违规行为。
 
  加强检查医生不合理用药行为:坚决查处诱导消费和不合理诊疗行为。加强对医务人员规范检查、规范治疗、合理用药等执业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强高值医用耗材、辅助性用药等领域的监管。围绕处方(医嘱)权限、知情同意、批准程序、外购药品院内使用和用药安全保障等方面完善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管。
 
  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纳入行风监管体系,探索建立不规范、不合理诊疗行为约谈机制。将不合理诊疗行为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进行监督评价。对违反诊疗常规、诱导医疗和过度医疗等严重违规行为,依法依规纳入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和信用体系管理,并向社会公布。
 
  严查药企违规营销行为:严肃查处医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经销人员在医疗机构内的违规营销行为。重点检查医疗机构门诊、住院部、药房等区域出现医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违规向医务人员推销药品、医疗器械,进行商业洽谈的行为。
 
  对药代院内营销进行监测、处理:医疗机构应当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或信息化手段,对医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经销人员进入医疗机构内部与医务人员接洽营销行为进行预警、监测和及时处理。
 
  8月开始,巡查暗访、集中整治
 
  根据《通知》,专项整治时间段为2020年7月-12月,一共分为3个阶段实施:
 
  (一)教育与自查阶段(2020年7月)。《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全体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九不准”要求,开展自查工作,落实监督机制。
 
  “九不准”的内容包括:
 
  一、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
 
  二、不准开单提成
 
  三、不准违规收费
 
  四、不准违规接受社会捐赠资助
 
  五、不准参与推销活动和违规发布医疗广告
 
  六、不准为商业目的统方
 
  七、不准违规私自采购使用医药产品
 
  八、不准收受回扣
 
  九、不准收受患者“红包”
 
  (二)集中宣传与整治阶段(2020年8月-11月)。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查处本级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收受“红包”、回扣等违规行为,收集、整理群众举报线索并依职责查办或转交相关部门查办。联合相关部门对日常诊疗行为及内部管理进行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各地持续开展专项巡查暗访,强化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主体责任,曝光违规违纪案例,建立举报信息通报制度、大额医疗费用倒查机制和联防联控机制。集中整治范围要实现辖区内医院(含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全覆盖,其他类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诊所)覆盖50%以上。
 
  (三)评估与总结阶段(2020年12月)。
 
  多部门密集发文,剑指医药贿赂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在最后提出,除在医院端开展专项整治外,还需要加强药品流通、招标、采购、临床使用等环节的综合治理,建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按规定对列入不良记录的药品、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生产、经营企业依法依规处理,引导和约束相关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形成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除国家卫健委针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发布通知、进行专项检查外,近段时间,多部门密集就医药购销中的带金销售、商业贿赂等问题发文,带金销售等不合规营销行为面临高压态势。
 
  6月5日,国家卫健委、工信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2020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加大对商业贿赂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假借学术会议、科研协作、学术支持、捐赠资助进行利益输送的不当行为;严肃查处收取医药耗材企业回扣行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不断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医保支付与招标采购价格联动机制。加强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深入开展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专项治理。
 
  一直以来,部分药品价格虚高一直被认为是带金销售的根源,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不断纳入更多的品种,药价水分压缩,业内普遍认为带金销售也将部分失去生存空间。加上更广泛的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将进一步摸清医药企业的财务情况、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届时,药价无所遁形,带金销售也将面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困局。
 
  早在2019年6月,财政部发布通知称将联手国家医保局开展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77家药企被列入稽查检查名单——其中,为核实医药企业销售费用的真实性、合规性,对医药企业销售环节开展“穿透式”监管,延伸检查关联方企业和相关销售、代理、广告、咨询等机构,必要时可延伸检查医疗机构,就给医药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荡。
 
  日前,国家医保局就《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第二次向各界征求意见——在医药招采信用评价制度之下,药企的带金销售行为将纳入其征信体系,并与全国的药品招采挂钩,一旦末端的推广人员行贿,将直接追究生产企业的连带责任,工业企业也将面临失去市场、巨额罚单等后果。
 
  另外,早前发布的新版药代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药代不得承担销售任务,并具体到医药代表不得参与统计医生个人开具的药品处方数量,不得直接销售实物药品,不得收款和处理购销发票,不得进行商业贿赂,不得对医疗卫生机构内设部门和个人直接提供捐赠资助赞助等。去年末开始实施的《药品管理法》也升级了对于医药贿赂等行为的处罚。
 
  可以说,多部门针对医药商业贿赂、带金销售等违规行为的密集发文,再配合上正在进行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改后付制为以DRGs和按病种付费为主的预付制,将从点至面的对带金销售形成全面的打击态势。
 
  2020年医疗行业作风建设工作专项行动方案
 
  一、行动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宣传广大医务人员舍身忘我、无私奉献的抗疫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同时,规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强化廉洁从医、规范执业,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探索建立健全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监管长效机制,树立风清气正的医疗行业新风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二、行动范围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三、重点任务
 
  (一)大力弘扬、树立医务人员正面形象,倡导行风建设清风正气。通过宣传医疗机构优秀医务工作者典型事迹,引导医务人员廉洁行医,塑造和维护良好行业形象,主动把行风建设列为从医执业的重要内容。加大医疗行业行风建设培训力度,着力深化行风意识;优化医疗机构行风工作机制,加强医院内部行风管理,强化医德医风监管,紧密结合实际,惩防并举,进一步构建风清气正的医疗行业工作氛围。
 
  (二)加强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监管,倡导廉洁从医。通过信访、举报、部门协作等途径全面深入排查线索,重点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含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行政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在医疗活动中(包括在介绍入院、检查、治疗、手术等环节)索取或收受患者及其家属以各种名义赠送的“红包”礼金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违规违法行为。根据违规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置。各地要建立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诚信体系与考评体系。对于收受“红包”情节严重的案例要及时通报公布,对于严重损害行业形象的机构和人员要进行行业通报。
 
  (三)严厉打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收取回扣违规违法行为。开展打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收取回扣专项治理,查处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取回扣的行为。重点检查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接受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行为;医务人员接受医药企业为其安排、组织或支付费用的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娱乐活动行为;医务人员通过介绍患者到其他医疗机构检查、治疗或购买医药产品等收取提成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违反规定发布医疗广告,参与医药产品、食品、保健品等商品推销活动的行为;医务人员利用任何途径和方式为商业目的统计医师个人及临床科室有关药品、医用耗材的用量信息,为医药营销人员统计提供便利的行为;医务人员违反规定私自采购、销售、使用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行为。
 
  (四)坚决查处诱导消费和不合理诊疗行为。加强对医务人员规范检查、规范治疗、合理用药等执业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强高值医用耗材、辅助性用药等领域的监管。围绕处方(医嘱)权限、知情同意、批准程序、外购药品院内使用和用药安全保障等方面完善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管。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纳入行风监管体系,探索建立不规范、不合理诊疗行为约谈机制。将不合理诊疗行为纳入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进行监督评价。对违反诊疗常规、诱导医疗和过度医疗等严重违规行为,依法依规纳入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和信用体系管理,并向社会公布。
 
  (五)严肃查处医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经销人员在医疗机构内的违规营销行为。重点检查医疗机构门诊、住院部、药房等区域出现医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违规向医务人员推销药品、医疗器械,进行商业洽谈的行为。医疗机构应当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或信息化手段,对医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经销人员进入医疗机构内部与医务人员接洽营销行为进行预警、监测和及时处理。
 
  四、实施步骤
 
  专项整治时间为2020年7月-12月,分3个阶段实施:
 
  (一)教育与自查阶段(2020年7月)。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广泛动员部署。组织全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全体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九不准”要求,不断增强遵纪守法和廉洁从医意识,正确约束和引导医疗服务行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开展自查工作,落实监督机制。聘请社会各界行风监督员进行监督,规范行风问题投诉举报渠道,采取短信举报、网络举报、热线投诉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各界提供线索。
 
  (二)集中宣传与整治阶段(2020年8月-11月)。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查处本级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收受“红包”、回扣等违规行为,收集、整理群众举报线索并依职责查办或转交相关部门查办。联合相关部门对日常诊疗行为及内部管理进行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各地持续开展专项巡查暗访,强化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主体责任,曝光违规违纪案例,建立举报信息通报制度、大额医疗费用倒查机制和联防联控机制。集中整治范围要实现辖区内医院(含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全覆盖,其他类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诊所)覆盖50%以上。
 
  (三)评估与总结阶段(2020年12月)。各地对本区域内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于2020年12月5日前将本区域专项整治行动总结报送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对部分地区和重点环节、重点领域进行检查和评估,对于工作落实不力的及时纠偏,督促整改并严肃问责。对于整治效果好、群众反映好的地区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树立正面典型,弘扬职业精神,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注重实效。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立足于展现疫情期间广大医务人员表现出的勇于担当、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充分调动全行业深刻认识整治医疗行业“红包”、回扣行为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主动作为,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细化措施,明确分工,多部门发挥合力,将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遏制“红包”、回扣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弘扬抗疫期间体现的职业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就医环境和医疗事业发展环境。
 
  (二)强化监管,严肃追责。各地要对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贯彻执行“九不准”的行为进行大力查究,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依法依规将医疗机构、所有从业人员贯彻执行“九不准”情况列入医疗机构校验管理、等级评审工作和医疗卫生人员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医德考评、医师定期考核内容。各地各部门要层层落实责任,建立问责机制,对存在不认真履行职责、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主管部门和工作人员依法严肃问责。对工作不力导致严重问题的,追究医疗机构主要领导和直接领导责任。对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的,一经发现,从严处理。
 
  (三)严格执法,保持高压态势。各地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坚决打击,建立案件台账,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曝光一批典型违法违规案件,清理整顿一批管理不规范的医疗机构。各地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在举报热线、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基础上设立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规收受“红包”、回扣监督举报专线和专用通道并向社会公布,广泛征集线索,保持高压态势,发挥震慑作用,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四)综合施治,惩防并进。要加强药品流通、招标、采购、临床使用等环节的综合治理,建立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按规定对列入不良记录的药品、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生产、经营企业依法依规处理,引导和约束相关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形成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要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红包”、回扣问题举报受理工作,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通讯地址、电子邮箱和举报接待时间、地点,公布有关规章制度。医疗机构要在门诊大厅等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举报箱,对反映的问题及时组织调查,抓紧进行处理。
 
  (五)加强宣传,形成舆论阵势。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大专项行动宣传工作力度,大力宣传卫生健康部门净化行业环境,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的有力举措。通过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新闻媒体等渠道,对重点案例查处情况进行曝光,对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形成舆论震慑。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了哥王颗... 颗粒剂 云南 非... 2012-03-26
复方氨酚... 分散片 陕西 非... 2017-02-17
复方氢溴... 糖浆剂 广西 非... 2022-04-01
罗汉果止... 糖浆剂 湖北 2013-04-28
注射用左... 注射剂... 陕西 基... 2017-02-17
葆宫止血... 颗粒剂 江西 2017-11-06
冻干重组... 注射剂... 广西 2016-11-11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