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医保目录调整完成751个企业申报药品的形式审查,即将进入专家评审、谈判环节。
今天(10月17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发出《关于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形式审查结果查询的公告》,公告显示,医保局于9月18日至25日公示的通过形式审查的药品(注:751个),经过各方反馈,国家医保局对相关药品进行了复核和结果修正,正式形成了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形式审查结果。
相关申报企业可登陆“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申报系统”查询自己申报药品的形式审查结果。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和《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组织开展专家评审、谈判等相关工作。
这意味着2020年版医保目录调整工作进入了关键的阶段:专家评审、谈判。
按《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目录外有七种情况的药品企业可以进行目录调整申报,医药云端工作室统计共有728个药品通过了形式审查;此外,此外,目录内需要重新调整医保支付标准、适应症发生重大改变的谈判药品23个亦可以申报,目录内外合计751个品种通过形式审查。
按上述两个文件的安排,2020年药品目录调整分为准备、企业申报、专家评审、谈判和竞价、公布结果5个阶段。目前已经完成了前面两个阶段,即将开始的专家评审、谈判无疑是最为核心的两个环节,行业高度关注。
按既定计划,9-10月份进行专家评审,主要工作是结合企业申报情况,建立评审药品数据库。论证确定评审技术要点。组织评审专家进行评审,形成新增调入、直接调出、可以调出、调整限定支付范围等4方面药品的建议名单。
不难看出,新增调入、直接调出、可以调出、调整限定支付范围等4方面药品的建议名单都是药企密切关注的内容。
新增调入是增量部分,而直接调出、可以调出则是在存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按字面意思,直接调出不容分说达到一定条件就可以被剔除目录,而可以调出似乎还有讨论、商量的余地,但也仅限于专家组成员之间的探讨交流;
而限定支付范围的调整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修补补,增加限定范围意味着报销进一步受限,企业自然希望看到限定范围的缩小。
此次新版目录的调整,国家医保局制定了相关原则,即“凡进必谈(采)”,也就是只要新增目录的品种,独家品种面临谈判,非独家两种情况:如果是国家带量采购品种,中选价就是支付标准,如果是非带量采购品种,则面临竞价准入的方式确定医保支付标准。
不过,直到今天,官方也没公布竞价准入的方式,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相信近期内会有公告。大家可留意医药云端工作室的进一步分析。
由于此次经过复核和修订的通过形式审查药品名单没有公开,仅开放药企查询自己的品种情况,因此上次公示的751个品种的情况最终如何修正不得而知,我们只能提供公示的名单,仅供参考!(再次提醒:下方名单是公示时的,并不是公示后经过复核、修正的最终结果,敬请留意)
附件文件较大,如需获取电子版目录请联系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