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举报,现在轮到耗材了?!
今日,一则图片在微信朋友圈流传,该图片显示,又有人实名举报药企给医生行贿,举报信称,药费中有20%-35%的医疗费用都被当成回扣支付给科主任和医生,该医院骨科的主任及其科室医生的名字都被列上举报信。
举报信列上了举报人姓名和电话,举报信还称,为所述内容真实性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并且举报信还透露,举报人已经以实名举报的方式向西安市碑林分局经侦大队递送了所有材料,包括假发票复印件等。

医药市场不好做,医院频现举报信
各项政策迅速落地,给医药行业带来了极大压力,带量及其同类产品的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受影响的品种代表岗位调整,未受影响品种的业绩指标剧增,这都给医药从业人员带来巨大压力。在压力下,对人员进行结构调整成了内外资药企共同动作。
据笔者了解,部分外企和国内药企在进行人员调整时,给予较好离职补贴,但是很多药企给经理们下达人员调整方案时,给出的要求是尽量不给赔偿。有代表哭诉,在外企工作15年,挺过了疫情,但近期却被以合规名义裁员。还有最近被曝出的极端案例是,药吃瓜公众号推文称,有代表卖房卖车垫付了费用,结果,被裁员后悲剧了,垫付的费用公司不给报销了,当然还有一些是不给费用、不给资源,就等代表受不了每个月只拿底薪自动离职的。
从外部环境来讲,以前由于医药圈日子普遍好过,所以,医药人普遍的心态是,这家待的不爽了就跳到另外一家,薪酬还有可能随之提高。但现在医药行业整体压力山大,跳槽难度加大,一旦被裁员可能面临的就是失业。所以,大家心态普遍呆在原公司,尽量不动。不幸被裁员,当然希望能够有足够好的补偿,如果公司没有好的补偿,新工作又不好找时,很容易激化矛盾。
于是在这种内外交困情况下,从今年下半年到现在,很多大字报贴到了医院。

医药反腐不断加码,成监管重点
医院频现举报信的同时,国家对医疗反腐一再加码。
今年国内疫情基本平稳后,6月,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国家医保局等九部委对外发布《2020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明确,严肃查处收取医药耗材企业回扣行为。
9月,医药反腐再升级。9月1日,深改委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在充分肯定医务人员在疫情期间的贡献的同时,会议还强调,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要从规范医疗主体行为入手,加大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行为的监督管理,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资源共享,统筹推进医疗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绩效分配等综合性改革,扎实推进行业作风建设。
此外,去年开始启动全国大型医院巡查开始在各省落地。据统计,目前已有上海、北京、辽宁、陕西、山东、河北等多省市卫健委发文,开展2020-2022年度大型医院巡查工作实施方案。其中,辽宁、上海、河北、四川、广西、西藏等省市公布被巡查的医院名单,共涉及超过345家大型医院。在大型医院巡查,医疗反腐也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国家彻查医疗反腐的决心,无疑将加重了举报信带来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