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解 | 地方集采“花式降价”,DIP付费试点登场,耗材国采打响第一枪 |
来源: 新浪医药 发布日期:2020/11/2 14:08:25 |
10月,高值耗材全国集采打响了第一枪,国家版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文件正式发布。本次集采材质为钴铬合金或铂铬合金、载药为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的冠脉支架,产品类型数量为27个。首年意向采购总量为107.47万个,其中意向采购企业数量为12个,采购周期为2年。心脏支架一直以来都是医疗贪腐的重灾区,随着集采发令枪打响,预计大批支架的虚高价格将会被挤压,中间流通商迎来生死劫,利润大缩水,心脏支架市场洗牌在即。
另一边,全国各地药品集采迎来“百花齐放”,安徽省拟对231个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采取多轮谈判筛选机制、湖南5市联合带量采购启动,首创“螺旋降价”。地方集采不再以单一城市为主,而且在议价谈判形式上也各有千秋,颇具特色。另外,省际集采联盟也在火速进行中,渝贵云湘桂5省/市拟开展联盟集采,四川等8省区医保局也宣布开展省际联盟药品集采工作,集采品种大多数为注射剂。尽管注射剂尚有大批未过一致性评价,但是临床采购金额高的注射剂已经成为省际集采的“主角”,大规模降价在所难免。与此同时,CDE发布通知,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补充资料出现两种情况的不批准,国内注射剂市场淘汰赛加速。
此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办法(DIP)也即将登场,国家医保局印发《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工作方案》,其中明确,2021年3月起具备条件的地区备案后可先行启动实际付费;2021年年底前全部试点地区进入实际付费阶段。可以看到医保控费大势所趋,医保精细化管理,将深刻影响到医院激励机制和患者医疗费用高低。
本月重磅看点还有:国家药监局:今年底前实现国采药品等重点品种可追溯;原料药领域反垄断指南即将出台;基药目录调整新规流出:不考虑企业申报,高价药也可纳入;中国出台生物安全领域基础性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