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加强ICU建设
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要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着力加强重大疾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相关妇幼保健机构要下大力气加强重症医学、麻醉等科室建设,加强负压产房、重症监护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呼吸机、心电监护、床旁超声等医疗设备配备和物资储备,平时院内统筹使用,战时用于应急救治。
可以看到,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过后,重症医学开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根据国家卫健委信息,重症医学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救治的核心专业,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驰援湖北的4.26万医护人员中,1.9万为重症专业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的重症医学医务人员占到全国重症医务人员10%。
经历了今年的新冠疫情,我国重症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已暴露出来。
10月16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重症医学专业质控中心主任邱海波表示,目前中国重症医学资源仍总体相对不足、分布不均匀,对县级医院、二级医院来讲,目前重症医学科建设仍是薄弱环节。
据了解,重症病人往往病情变化特别快,治疗紧迫性非常高,转院困难,所以加强二级医院、加强县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建设是重要任务。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 10 万人拥有 ICU 床位数仅 3.2 张,德国每10 万人拥有的 ICU 床位数高达 24.6张,是我国的8倍左右。
此外据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统计,中国医院 ICU 仅占普通病房约 6%,而美国这一比例已经达到 17%-18%。
对此,今年5月2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要求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建设可转换病区,扩增重症监护病区(ICU)床位。
同时改造升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加强重症监护病区建设,按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心肺复苏、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必要的医疗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