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8个药,调出医保
昨日晚间,山西省医疗保障局发文,关于统一执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的通知。

通知显示,从2021年3月1日起,全省统一执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以下简称国家目录)。
省医保局、省人社厅《关于执行2019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晋医保发〔2019〕65号)中《原山西省药品目录中暂予保留的药品》(108种)全部调整出我省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梳理108个调出品种后发现,共有60个西药和48个中成药被调出山西省医保目录,包括阿莫西林注射剂、奥替溴铵口服常释剂型、去甲斑蝥酸钠注射剂、胞磷胆碱葡萄糖、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剂、环磷腺苷葡胺注射剂、氯芬待因、麻黄碱、吗替麦考酚酯注射剂等西药,以及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参蓝口服液、参芪阿胶胶囊、菊蓝抗流感片、小儿止咳糖浆、脂可清胶囊和仲景胃灵丸等中成药。
此外,对《山西省中药饮片部分》中部分品种的名称进行合并、规范,规范后共217种,与国家目录中的中药饮片一并纳入山西省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医院制剂暂按原目录执行。
通知明确,各市要严格执行国家目录,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也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的限定支付范围。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不区分甲乙类。中药饮片按甲类药品管理。
2 、最新消息:确保2022年实现统一
在日前流传的一份2021年医保工作要点中,文件明确:抓好2020年版医保药品目录落地落实,组织开展谈判药品落地监测工作。将开展2021年度药品目录动态调整。做好省级增补药品目录的清理消化,确保到2022年实现药品目录全国基本统一。
更早前国家医保局的相关通知显示,各地应严格执行《药品目录》,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也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的限定支付范围。对于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乙类药品,应在3年内逐步消化。消化过程中,各省应优先将纳入国家重点监控范围的药品调整出支付范围。
地方增补品种调出医保的安排如下:1、重点监控目录药品率先移出医保目录;2、其余地方增补品种原则上在三年内完成清理,三年清理品种的比例分别为40%、40%、20%。
各省已经纷纷响应,甘肃、宁夏、新疆、广西、浙江、陕西在内,共有20多个省份落地执行地方增补目录调出政策,动作快的云南、湖南、吉林、天津、河北、安徽、西藏已将第一批地方医保增补品种调出当地医保目录,
3 、大批品种,等待调出
地方增补品种调出医保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2020年7月1日、2020年9月1日、2020年10月1日、2021年1月1日,而最终时间主要集中在2022年6月末。
在此前执行医保目录时,有些省份就已将国家重点监控的药品调出医保,但当时尚未对地方增补药品“动手”。如今,地方增补目录调出目录,各省已经进展过半,也就是说,不少省份已经将大批品种调出医保目录,但仍保留了部分品种留待2021-2022年消化。
随着各地医保工作步入正规,未来,还有大批品种正在等待着调出地方医保目录。
山西省
以下108个品种,将于2021年3月1日起调出地方医保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