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来自卫生健康委药政处的领导在会议上,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供应保障》政策进行解读。
该领导先对基本药物进行解读,然后从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方面、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方面、对医疗机构评估标准方面进行解读。
对基本药物的解读
●“ 疾病防治基本用药需求 ”是指优先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避免贪新求贵;
●“ 剂型适宜 ”是指药品剂型易于生产保持,适合大多数患者临床使用
●“ 价格合理 ”是指个人承受得起,国家负担得起,同时生产经营企业有合理的利润空间;
●“ 能够保障供应 ”是指生产和配送企业有足够的数量满足群众用药需要;
●“ 可公平获得 ”是指人人都有平等获得的权力;
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品种配备数量
工作要求:逐步提到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年复合增长不低于4%。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品种占比(按通用名计)逐步达到90%;
二级综合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品种占比应逐步达到80%;
三级综合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品种占比应逐步达到60%。

中医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与同级医疗机构相比可下调5%,专科医院同比可下调10%。
基药配备现状:根据2019年对全国医疗机构基药品种配备占比抽查数据显示,基层、二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分别为59%、45%、39%,远低于要求的90%、80%、60%。

从上述表格的逻辑不难看出,基本药物配备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根据医院药品管理规定,按照三甲医院800张以上床位计算,配备药品的品规数为1500种左右(其中西药1200种、中成药300种)。按照要求年复合增长不低于4%计算,即1500品种*4%=60个品种,三甲医院年度引进基药要达到60个品种才能达标,而医院达标途径有三种:
对现有非基药品种剔除,减少总品种数量;
对基药品种引进;
对现有非基药品种进行替换;
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比
工作要求:逐步提高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比,年复合增长不低于4%。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比达到60%;
二级综合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金额占比达到50%;
三级综合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金额占比达到40%。

中医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比与同级医疗机构相比可下调5%,专科医院同比可下调10%。
考核标准
评估标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省医保局采购用户计算)基本药物配备品种达标得20分,每降低5%减1分,扣完为止;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品种达标得20分,每降低5%减1分,扣完为止。
基本药物制度综合试点单位(以下简称:试点单位)取辖区内全部医疗卫生机构的平均值计分。
今年3月1日,国家卫健委召开2021年全国药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稿流出,相关内容在业界流出,其中涉及部分基本药物内容。

同时对下一步工作计划做出了详细部署,会议明确了今年药政工作的七大关键词:基本药物、稳供保价、集采药品、使用监测、临床综合评价、药学服务、政策研究。
其中,第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全力推动基本药物制度落地落实:
抓好基本药物优先配备使用。
加强基本药物制度评估宣传。
优化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这意味着今年基药制度定将进行调整,而这一消息早在去年下半年就曾多次传出。2020年11月16日,国家基药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讨论会在成都召开,会议上预判了2021年基药调整的五个重点考虑方向:
1、传染病方面用药;
2、慢病以及癌症、肿瘤转慢病用药;
3、常见疾病用药;
4、以疾病为主导方向,确实患者无药可用,需要对症治疗的,要选择最合适的一范围;
5、主要看产品价值,临床终点指标的改善,能够使患者的长期生命质量能够得到提高,以能治愈为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