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河南省医保局发布《豫晋赣鄂渝黔滇桂宁青十省(区、市)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联盟采购公告》,将对接骨板及配套螺钉、髓内钉及配件、中空螺钉(空心螺钉)等医用耗材进行集采。
此次十省联盟包括:河南省、山西省、江西省、湖北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其体量之大,预计骨科创伤产品将迎来更猛烈的降价冲击。
降价94%后,第二批耗材国家集采呼之欲出
据了解,2020年11月,山东省淄博-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滨州-德州七市开展骨科创伤带量采购。采购产品包括普通接骨板、锁定接骨板、髓内钉系统等骨科创伤类产品,涉及强生、微创、新华医疗等93家企业。最终骨科创伤类产品平均降幅67.3%,单个产品最大降幅达94%。
据《齐鲁晚报》报道,在谈判现场,一位企业代表最开始报价17200元,为了七市联盟的市场,最终报价2643元。
当时因骨科创伤类高值耗材为骨科植入耗材类的第一大细分类别,涉及厂商较多,品规繁多,尚未有省份或是市级联盟进行集中带量采购。
这也是全国首次骨科创伤类市级联盟带量采购,规模大,在业内堪称省级带量采购。其实不只创伤类,人工关节和脊柱类或许同样将面临集采。
据业界流传,国家医保局价采中心4月15日发文,委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三家协会,就《国家组织人工关节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方案(征求意见稿)》向企业征求意见。
意见稿指出,被纳入此次国家集采的人工关节类产品主要是初次置换人工全髋关节、初次置换人工全膝关节两类耗材。参加企业为已取得相关产品合法资质的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并且在质量标准、生产能力、供应稳定性、企业信用等方面达到本次集中带量采购要求的企业。
据悉,要求参加本次集采的医疗机构2020年初次全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合计须超过100例,采购周期为2年,以医疗机构填报需求量的80%作为本次带量采购的意向采购量。
分组规则上,先品种分组再企业分组,髋关节按照材质分为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合金-聚乙烯3组;膝关节不按材质分组;医疗机构需求量大、企业承诺满足 31个省份全部地市采购需求以及符合材质要求的同组竞争;同品种分组的其他产品同组竞争。
而此前(3月24日),据潇湘晨报消息,近日,黄冈市医保局组织了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进行了骨科耗材的数据采集工作,标志着第二批高值骨科耗材集采正式拉开帷幕,此次集采产品包括人工关节类、脊柱类、创伤类骨科高值医用耗材。
3月16日,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政府发布消息显示,其部分骨科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工作拉开序幕,填报范围包括人工关节类、脊柱类、创伤类高值医用耗材,涉及品种高达7万多种。
据《Eshare医械汇》报道,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十省联盟开展骨科创伤产品来看,创伤近期大概率不会快速入围国采,前期将以各个区域联盟集采,加上后期价格动态调整为主。但随着逐个区域的集采落地,万众瞩目的骨科创伤或将最快在今年年底成为国采的下一标的。
而标准化程度高的骨科关节将会进入第二批国采。参考冠脉支架国采时间进度表,骨科关节国采时间或将在6-8月启动。目前关节领域国产化水平偏低,捷迈邦美、史赛克、强生、施乐辉占比74%,国产明显处于劣势,集采将有利于关节领域龙头企业快速占领国内市场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