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版基药目录,呼之欲出 自2018版基药目录发布后,原则上3年一调整的基药目录一直未见动静,直到2021年11月15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发布。 近日,据知情人士透露,新版基药目录确定得差不多了,可能在今年6月左右出炉(注:具体进展、发布问题以官方信息为准),预计品种数有望调整至900-1000个。 不出意外基药的新纳入会以医保目录非基药产品为重点,医保非基药产品要是进了基药,有基药属性加持,临床价值+商业价值也会更高。 2、基药、医保,相辅相成 基本药物与医保药品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两者在安全有效、成本效益比方面无明显差别,但基本药物在“防治必需、保障供应、优先使用”方面属性更强。 换句话说,医保目录中的药品可以医保报销,而基药目录中的药品是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的依据。 根据201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内容指出“对于基本药物目录内的治疗性药品,医保部门在调整医保目录时,医保部门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基本药物目录内的治疗性药品优先纳入医保目录范围或调整甲乙分类。” 这意味着,只要进入基药目录后,就有很大机会进入医保目录,不过有些药两者是不重复的,只是大部分两者重复。2018年调整时,685个基本药物中甚至有11个还没进入医保,是在此后的医保调整中陆续纳入的。因此,基药目录也被视作进入医保的另一张门票。 但由于基药目录迟迟未作更新,目前已经纳入医保的非基药,更大概率可能在新版基药目录中优先纳入。随着医改持续深入,未来两个目录的协调与街接将成为“三医联动”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3新版基药亮点及品种预测 结合近年来多项政策解读,新版基药目录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提高基本药物的供应质量和效率。具体亮点预测如下: 1、增加儿童药品目录,使儿童专科药品增加较多(预计比例在12%左右)。 2、目录将采用通用名称,常规剂型及常用规格均纳入基药(以前部分常规剂型或者规格不属于基药的可能将增补纳入基药,特殊剂型或者规格除外)。 3、部分新进入国谈产品因临床需要,疗效确切可能纳入目录。 4、也会有少部分疗效确切,但未在医保目录的产品可能先进入(先上车后补票)。 5、根据顶层设计,继续支持中药,中成药占比会在近40%. 6、地方增补只会发生在极少数的少数民族地区,而且数量不多。 基于以上思考,一哥对新版基药目录大概率可能增加的品种预测如下,供大家参考。 (1)在医保不在基药目录产品清单——化药部分: 特别说明:有些产品在基药目录,但是这里也显示不在,是因为本产品有个别规格不在基药目录。比如:头孢曲松0.25/0.5/1/2g的在基药目录,但是,1.5/2.5/3/4g的规格不在基药目录内。 (2)在医保不在基药目录产品清单——中成药部分: 对药企来说,基药最大的价值在于进院,尤其是基层市场,要求应用基药的比例很高,是药品进入二三线城市医疗机构的重要手段。产品一旦进入目录,便可搭载“1+X”、“986”等政策红利,迅速拓展更多的市场。此外,基药的好处还包括:加速挂网、不设置药占比、临床优先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