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60多万家药店,随着门诊统筹和“双通道”等政策的实施,引颈预判了处方外流的市场可达千亿;预判了处方外流到店后,整体药品零售行业将会迎来药品流通渠道重新调整,迎来处方药销售的爆发式增长。甚至,早已为如何承接这千亿的处方外流市场而未雨绸缪。
然而,让行业始料未及的是,处方外流的话题议论了将近一年,政策实施了将近一年,却始终雷声大雨点稀,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为此,医保努力撮合,医院也满腹委屈,药店技无所出。药店盼着公立医院的处方外流,就好比一门一方高攀另一方的亲事一样,让人惆怅。
最终,苦苦等待收效甚微之后,药店们开始自己出手了。
01
处方流不出来怪医院和医生?
NO!他们可不认
从医生角度,他们认为,在没有完善的责任划分或免责规定出来之前,处方外流到药店存在较大的医疗事故风险,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在谁?
其次,大部分医院落实处方外流政策意愿模糊,根本没有形成详细明晰的外配药物清单和流程,医生也只能沿袭老路。
再次,医生所开处方如果让病人到院外药店购买,又怕不了解情况的患者或者别有用心之人误认为医生与药店有利益瓜葛,平白无故惹事上身。
从医院视角,各地关于处方外流政策执行的力度本就差异很大。医保监管严的地方,医院会主动一些,反之,大部分地区还只是停留在外流一部分、做做样子的层面。加上政府推动搭建的处方外流平台目前还不完善,医院认为,医生们不愿意走处方外流平台,他们也没办法管得面面俱到。
02
药店瞄向诊所
开始“自造”处方
如今,社区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承接了医保门诊统筹改革的红利,不用发愁处方来源,可以完成诊断、开方、拿药、统筹报销结算等一套完整流程,因此,就诊患者增多,有较稳定的客流。
当下的药店其实也不是纯粹地坐以待毙,有的对接了互联网医院,有的则把目光瞄向了开办诊所。其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处方来源问题。
据悉,某大型连锁药店预计明年在四川省内开设诊所700家,其他大中型连锁药店开始全面布局诊所业务的也不在少数。从招聘信息中可以获悉,药店在大量招聘医生和护士,布局诊所这盘棋。
公开信息显示,老百姓大药房、一心堂、益丰、健之佳、漱玉平民、甘肃德生堂等均已经布局或运营着诊所。医药电商平台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美团健康等也早已对医疗服务终端进行了规划和布局。
因此,可以推测,不久的未来,诊所也将面临来自药店方面的行业竞争压力,诊所和药店这两个昔日各走一边的“兄弟”也将开始“正面交锋”。
03
药店“粗暴”开办诊所
胜算几何?
优势:药品零售行业经过20余年的快速发展,在数字化、智能化,以及药械营销管理等方面积累了非常成熟的经验。
而诊所行业,特别是个体诊所,因长期处于只关注诊疗疾病和治疗效果上,因此,在管理和信息化方面严重落后,很多还是传统的经营方式。
因此,药店入局诊所可以倒逼诊所在诊疗手段、诊疗场景和诊所管理方面实现升级。
劣势:诊所与药店毕竟属于两个不同的经营体系。药店更注重产品销售,属于零售行业;而诊所更注重诊疗效果,偏重服务,专业性和技术性是生存与发展的核心。
且在人员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药店营业员与医生的管理模式就存在很大差异,而这些经验也是药店欠缺的。
同时,大量增开诊所,在吸引和留存专业医护人员方面也给药店提出了新的挑战。
声明:本文系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