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药叶朋友说”为所有药业同行们整理了4条国内的药业药闻。
一、河南省关于执行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等6个批次中选结果第二采购周期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医保局,航空港区组织人社局,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省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服务中心,各省管公立医疗机构:
根据河南省医疗保障局等七部门印发的《河南省开展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实施方案》(豫医保办〔2020〕40号)有关要求,按照相关采购文件规定,为确保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以下简称“第八批国采”)等6个批次中选结果第二采购周期顺利执行,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执行范围
(一)执行产品范围
1.第八批国采中选产品清单
2.河南十六省联盟国采接续集采中选产品清单
3.江西第三批化药联盟集采中选产品清单
4.河南氯吡格雷等品种带量联动中选产品清单
5.头孢拉丁补充集采中选产品清单
6.河南大容量注射液集采中选产品清单
(二)执行机构范围
全省范围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驻豫军队医疗机构、有约定采购量的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医保定点零售连锁药店均应参加,鼓励其它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自愿参加。(参加集中采购的各级各类医药机构以下简称“医药机构”)
二、执行时间
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
三、工作安排
(一)各级医保部门加强对辖区医药机构中选产品进院、采购、使用等监测监管,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中选产品的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督促医药机构切实承担起采购结算主体责任,医药机构货款结清时间不得超过交货验收合格后次月底。
(二)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做好相关产品的信息维护、配送关系建立、购销合同签订等工作,确保7月1日医药机构正常采购。
(三)省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服务中心对中选产品采购、配送等情况进行监测,重点关注采购量异常变化、配送不及时或不响应等问题。
四、相关政策及保障措施
本次执行的相关批次中选产品的采购使用、质量监管等政策措施,仍按照相关批次中选结果执行文件规定执行。
来源:河南省医疗保障局
二、中药材价格为何涨不停?记者探寻背后原因
随着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创新,越来越多的患者喜欢用中医中药的方式治疗疾病、调理身体,对中药材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中药材的种植具有一定周期性,因此其价格也受到市场供需等多方因素影响。
江西上饶的夏阿姨患有慢性胃炎,需要进行中医治疗。近两年来,夏阿姨发现抓的中药价格涨了不少。
江西上饶市民 夏美玲:两年前,一周的药几十块钱,有的时候一百多,现在同样的药要一两百块钱,有时候更贵。
在合肥市的一家药房,执业医师王春霞正在整理中药。她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不少中药材价格上涨,药房经营的中药价格也进行了调整。
合肥市某药房执业医师 王春霞:因为采购成本上涨,所以我们零售的价格也会相应提高。比如一克涨一毛,一服药抓15克,就多了一块五。如果是10天的话,就要多十几块钱,顾客就会觉得是贵了。
王春霞告诉记者,由于价格上涨,有的中医院还出现了个别中药材缺货的情况。
供需矛盾是部分中药材涨价主要原因
中药材处在中药产业链上游,其价格波动对中医药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伴随其成本上升,涨价已传导至患者、药店、中医院。记者走访发现,供需矛盾是中药材涨价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一些产地比较集中、多年生的药材。
据相关中药材专业网站价格监测显示,4月份中药材价格同比上涨幅度达到6.61%。部分中药材价格不仅延续了去年的涨势,而且涨幅较大。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安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每天进行交易的中药材达2800种,因此也被视为中药材市场价格的“晴雨表”。在采访中,有不少药商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不少用处广泛的大宗药材价格都在上涨。
白芍是一种常用药材,也是亳州的地产药材。从2021年开始,白芍的价格就开始持续上涨,今年以来,价格更是快速攀升。
亳州药商 邰庆亮:原来小白芍最便宜的时候四五块钱一公斤,现在都五十多了,二十多年没有涨那么猛过。
记者了解到,亳州是白芍的主产地,由于种植成本增加,前几年因为价格低,利润微薄,白芍种植面积大幅减少。
去年以来,随着价格不断上涨,农户种植白芍的意愿提高,种植面积开始增加。但白芍生长周期长,生产恢复比较缓慢,因此产量在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白芍的市场供应仍然紧张。种植户告诉记者,现在有的药商已经提前预订了今年可采挖的在地白芍。
种植户告诉记者,除了供应紧张,部分经营者对中药材市场看涨,惜售心理增强,也是推动白芍等部分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除了用量较大的药材白芍、白术价格普遍上涨以外,部分小众药材的价格也是成倍上涨。以猫爪草为例,价格常年保持在50到80元每公斤之间,从去年6月份开始,价格突然开始迅速上涨。
亳州药商 李文才:前段时间卖到八九百,没有货。
业内人士介绍,随着新一年药材陆续上市,部分中药材价格已经开始回落,全年中药材价格总指数总体呈现震荡上涨趋势。
价格上涨导致中药材经营风险加大
目前,中药材整体价格仍然居于历史高位,导致中药材经营者成本加大,一些药商、药企纷纷选择减少中药材原料进购量,以降低经营风险。
在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不少做大宗中药材生意的药商告诉记者,现在中药材价格太高,他们在采购时更加谨慎。
亳州药商 牛海松:没有太多的资金,成本高了,但利润没有那么高。价位太高了,就有一定的风险了。
菊铃是一名中药材零售商,白术是她的主营产品之一,尽管随着白术价格上涨,利润有所增加,但销售量明显下滑,经营效益反而不如以前。
亳州药商 菊铃:便宜的时候每公斤挣个一两块钱。现在尽管挣四五块钱,但价钱一高,人家都不用这个药了,肯定卖的少了。
受影响的不仅是药商,多种中药材价格高位运行,也导致了下游的中药材企业生产成本普遍上涨。在安徽亳州一家中药饮片企业的仓库里,企业负责人钟丽华正在盘点最近采购的中药材。她告诉记者,企业常用的中药材大约有500种,中药材涨价给企业带来不少压力。
亳州某中药饮片企业负责人 钟丽华:从去年到现在,当归、党参、牡丹皮、白术、白芍,这些涨价的幅度比较大。价格便宜的时候,我们也会采购几十吨或者十几吨,现在价格猛涨了,我们资金量跟不上了。
据了解,在中药饮片行业,原材料成本占据总成本的70%。为了缓解成本压力,这家中药饮片企业选择减少中药材原料进购量,以降低经营风险。
不仅如此,由于医疗机构药品招标采购价格和中药材终端销售价格相对稳定,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时,中药饮片企业常常还会遇到价格倒挂的情况。
亳州某中药饮片企业负责人 钟丽华:比如说今天签的合同是十几块钱一公斤,过两天涨价了,我们也要按十几块钱去供应,就亏了。
专家:需建立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
针对近年来中药材价格高位运行的态势,有专家指出,中药材的价格波动对整个中药材产业产生影响,相关部门应建立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监测预警体系,采用订单农业等方式稳定生产,减少中间环节,保障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专家分析,近年来民众对中医药养生保健需求强劲,也带动中药材消费量的快速增长。但目前大多数中药材“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根本无法支撑大规模工业化的需求,这是供需矛盾产生的根源。
中国中药协会种养殖专委会副秘书长 贾海彬:过去3年,中成药及中药饮片需求量快速增长,造成库存空虚,加剧了供需矛盾。
专家建议,实现中药材稳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建立信息化引领下的精准中药材产销保障体系。
中国中药协会种养殖专委会副秘书长 贾海彬:必须尽快建立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监测预警体系,以精确的数据科学引导产销,避免盲目生产和价格大上大下,工业企业必须尽快走向原产地,大力扶持中药材合作社等基础组织,联营联建生产基地。减少中间环节,在优良种子种苗选育、野生变家种家养,以及人工合成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保障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减少对野生资源和稀缺资源的依赖。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三、新疆和田如何实现从“天然药仓”到“中医药之乡”的转变?
23日,走进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中药材交易市场,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草药香,大小摊位上整齐摆放着各种珍稀药材。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耳边不时传来交易者的议价声。
和田是古丝绸之路南道重镇,每个县市都有种植中草药的传统,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孕育出了一座“天然药仓”。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民族医药)的深入发展,当地正逐步实现从“天然药仓”到“中医药(民族医药)之乡”的转变。
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和田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于田玫瑰、和田大芸、皮山雪菊、策勒红枣等品质优良、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中药材。
和田地区栽培的中药材达200余种,野生药材达600余种,2023年中药材种植面积48万亩。所产小茴香、雪菊、枸杞、金银花、地黄等药材品质上乘,还是管花肉苁蓉的地道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管花肉苁蓉人工种植区。
维吾尔医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田地区应用广泛。维吾尔医药在治疗皮肤病、心血管疾病、妇科病和类风湿等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为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新疆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玉苏甫·买提努尔介绍,新疆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多样,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类独特、品种优良,适于多种中药材的栽培和种植,具有发展中医药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和田地区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正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为基础,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为当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和田地区着力推动中医药全链条加速提升、全过程质量管控、全生命周期服务,全面构建从种植、加工、交易、研发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目前,和田地区已建成洛浦县、和田市2个中医药产业园区;建成和田市中国维吾尔医药交易中心和于田县中药材交易市场;引进国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知名药企落户;拥有国药准字号药品12个,产品涵盖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等多个系列,其疗效被广大群众认可并畅销全国。
当地还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全力促进医养融合,建立起以地区维吾尔医医院为龙头、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多层次一体化四级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和田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骆红梅说:“和田地区坚持把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摆在重要的位置,纳入和田地区‘6+2’产业集群战略,推动形成了以肉苁蓉、玫瑰花为主的48万亩中药材种植规模,建立了中医诊疗体系。”
目前,和田地区已建成6个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特色玫瑰、板蓝根、肉苁蓉等18个中药材定制药园基地,开展管花肉苁蓉药食同源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养融合产业链。
新疆还为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提供政策保障。2020年4月,新疆召开中医药大会,研究部署“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全面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同年9月,新疆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年6月,新疆药监局制定并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维吾尔药饮片炮制规范》(2020年版)。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四、关于未来大流行病预防、准备和应对的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国和大韩民国领导人于2024年5月27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决定如下:
重申将通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国际卫生条例》和世界卫生组织工作总规划,致力于大流行病的预防、防范和应对;
回顾世界卫生大会关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全球战略和行动计划的第74.7(2021)号决议,强调国家在领导应对传染病暴发方面发挥作用的重要性;
认可在集体应对传染病暴发方面开展合作交流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关于流感大流行和共同关注传染病联合行动计划》的承诺。该行动计划是基于2008年通过、2016年修订、并于2021年12月在第14届中日韩三国卫生部长会议上通过的《中日韩关于流感大流行和共同关注传染病联合行动计划》制定的;
认可2020年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中日韩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视频会议及中日韩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卫生部长特别视频会议为建立应对全球大流行病国际合作体系付出的努力;
认可通过中日韩三国建立平台分享国家政策、战略、最佳实践和经验教训的好处,推动有效预防、防范和应对未来大流行病;
注意到须有效应对新发、再发传染病等新的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尽管官方宣布新冠疫情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于2023年5月结束,但需要关注的新变异毒株仍可能出现,新冠病毒依然构成持续威胁;
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国和大韩民国应通过实施相关国家战略、举行相关活动、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应对未来大流行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我们将把未来大流行病的预防、防范和应对视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全民健康覆盖对加强全球卫生架构至关重要,鼓励、支持在涉及国家中长期经济发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改革等相关政策和行动计划中纳入未来大流行病预防、防范和应对工作。
二、我们重申公平获得基本医疗资源的重要性,以加强全球卫生安全,并根据公共卫生风险和需求,提高获得包括疫苗接种、诊断和治疗在内的传染病医疗对策的公平性。在这一方面,我们认可端对端方式提供医疗对策的重要性,包括在优先排序、研发、监管审批、生产、最后一公里交付、全球合作等方面,努力加强医务人员能力建设,缩小各国国内和国家间在应对传染病方面的能力差距。此外,我们将通过国际组织和相关基金,在全球层面共同努力,让人们远离传染病,让世界更安全。
三、我们强调,在实施大流行病预防、防范和应对措施时,应明确各部门的目标和责任,并强调加强多部门协同应对传染病暴发的重要性。
四、我们注意到,“同一健康”方针倡导以综合一体的方式平衡优化人、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是预防、防范和应对由需要关注的新冠变异毒株等病原体引发诸如新发、再发传染病等未来大流行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应对抗菌素耐药性的重要理念。我们鼓励多部门共同参与,通过“同一健康”方针,加强国家、区域和全球卫生安全。
五、我们将在卫生安全领域开展战略合作,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繁荣。为此,我们将共同努力,通过双、多边倡议及中日韩三国所在国际组织的伙伴关系,加强区域卫生安全;鼓励开展相关联合研究、政策对话和经验交流;寻求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通过中日韩传染病防控论坛和联合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中日韩三国负责疾控工作的公共卫生机构间的合作。我们还将共同努力,建立集体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成功模式,通过分享最佳实践等各类活动,促进国际和区域合作。
来源:外交部网站
声明:本文系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