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广东省医疗保障局突然发布重磅通知,宣布在全省启动集采药品“三进”工作——进基层医疗机构、进民营医院、进零售药店。这意味着广东人以后买常见病、慢性病药可能更便宜、更方便。

一、药价能降多少 双标签让你明明白白省
这次“三进”政策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药价下降。按照规定,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必须“零差率”销售,也就是按集采中选价直接卖,不加一分钱利润;民营医院和定点药店虽然可以自主定价,但售价不得高于集采中选价。更关键的是,药店必须用“双标签”公示价格——一个标签写集采中选价,另一个写实际销售价,你拿起药就能知道省了多少钱。
比如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之前市场价可能要30元一盒,集采中选价可能只要10元,药店如果按中选价卖,你直接省20元。广东省医保局明确,重点覆盖心脑血管、消化、呼吸、内分泌等常见病用药,这些都是老百姓日常最常买的药,降价幅度值得期待。
二、哪里能买到 社区医院药店都可能有专柜
很多人之前有过体验:大医院有便宜的集采药,但社区医院和药店很难找到。这次政策直接打破这个瓶颈。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全部必须参加集采;民营医院和定点药店则被鼓励参与,而且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集采药。
各地市医保部门会公布参与“三进”的机构名单,你可以在官网或医保公众号上查到。更方便的是,药店会设置“集采药品专柜”,或者用明显标识标出哪些是集采药,不用再挨个问店员。比如广州的街坊,以后走进家门口的定点药店,看到“集采药品专柜”的牌子,就能直接找到便宜药。
三、质量有保障吗 企业敢断供要担责
便宜药会不会有质量问题?配送能不能跟上?政策专门划出红线:中选药品生产企业是质量和供应第一责任人,必须按合同保质保量供货,不得因为订单少、地方偏远就拒绝配送或拖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医保部门会协调企业扩大配送范围,确保村里的卫生室也能及时拿到药。
为了让机构积极参与,医保部门还拿出激励措施:药店配备50种以上集采药、民营三级医院配备80种以上,就能被授予“集采便民药店”“集采便民民营医疗机构”的牌子,还可能在医保定点准入、门诊统筹报销等方面享受倾斜。这相当于用政策鼓励药店和民营医院主动卖便宜药。
这次“三进”政策本质上是把集采药从“大医院专属”推向“全民共享”。过去两年,国家和广东集采已经让不少药价“跳水”,但基层和药店覆盖率不足,很多人享受不到红利。现在通过明确专柜、双标签、配送责任,就是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不过政策落地还需要时间。接下来几个月,各地市会陆续公布参与机构名单,药店要设置专柜,企业要调整配送流程。对普通市民来说,记得多留意当地医保局的公示信息,买药时主动看看有没有“集采药品”标识——当有一天社区药店的集采专柜摆满便宜药,才是这次政策真正见效的时候。
这不仅是广东的医保创新,更是全国集采政策深化的缩影。从“降价”到“方便买”,民生政策的每一步细化,都藏着对普通人生活的关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