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知,督促米非司酮片等计生药品下柜,请做好下柜工作并停止相关药品的进购……”清晨,浏阳精诚大药房的武老板接到市药品零售行业协会的短信后立马组织相关药品下柜。作为第一批授牌的诚信药店,武老板自认为受益良多。
浏阳市,缘何会对零售药店采用协会自律监管制度?这样的疑问,在浏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玉奇那里得到了充分解读。“浏阳市所辖5007平方公里,有607家零售药店,而药品监管部门仅有20多人。”李玉奇告诉记者,在零售药店猛增的背景下,催生出监管对象多、监管面广的系列难题,致使监管工作困难重重。
传统的监管模式在现实面前显得相形见绌。一时之间,“行业自律”的监管模式在李玉奇的心里酝酿开来。
2009年6月,浏阳市药品零售行业协会成立。成立初,即有60家零售药店申请加入协会,经过资质审查甄选出57家诚信药店予以挂牌。首批诚信药店选拔,以先进促后进在浏阳零售药界树立起了行业典范。
“在那买药质量信得过、价格合理,服务也好很多。”采访中不少老百姓均表示“诚信”是他们选购的基准。典范树立一时间成为浏阳整个药品零售行业的佳话。全县各零售药店争当典型,改善硬件、提升软件的氛围更浓。
良性的市场竞争得到了充分体现,充满火药味的价格战同样得到抑制。行业协会会长李端兰向记者介绍,由于浏阳市零售药房呈饱和状态,一些老板会在知名度高、疗效好的常用药品上动“心思”,开出低于进价的价格吸引老百姓,在其他药品上补足差额,高额盈利。
“滥价经常是滥质的助推器,长时间的价格战通常也是售假售劣的开端。”为此行业协会出面,在各药店之间调停斡旋。通过协定,各药店自查与协会旁查相结合,混乱的价格战得以停息,尔虞我诈的局面开始向良性竞争转变。
某知名品牌的达克宁霜价格高,众多药房均反应销量不尽人意,一老板得知后主动推荐药效相同的平价药,并向大家提供供货渠道等信息。互帮互助,让之前“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僵持状态无声消融,通过行业自律推进企业诚实守信,老百姓“买到放心药、买到平价药”的希冀在浏阳慢慢变成现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接受采访时,浏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李玉奇用屈原的名句做结,他坚信,行政监管与行业协会自律相结合的新监管模式将会带动浏阳药品零售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编辑 王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