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行业要闻 > 评论:“吊瓶森林”是以药养医与失信的产物

评论:“吊瓶森林”是以药养医与失信的产物

来源:长沙晚报  发布日期:2013/9/10 9:34:53

    中国人均8瓶的输液量将发达国家抛在了身后。事实上,输液超过一定量,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并且可能让患者产生耐药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重症感染无药可用”的危险境地。

    我们对医院里的这一幕已经见怪不怪:四处林立的吊瓶,有用支架撑着的,有用撑衣杆举着的,“人肉支架”亦常有之,称之为“吊瓶森林”一点也不夸张。近年来,媒体频频反思“输液依赖”现象,却始终未见有效遏制,“每年10万人因输液丧命”足令闻者心惊。

    造成国人“输液依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以药养医”的利益链条没有斩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医院开始实行“全额管理、定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政策。由于政府所拨经费难以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营,药品收入成为其主要收入之一,迅速占据40%以上的份额。静脉药品的价格大多高于口服药,医院能从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利益的诱导下,医生难免会把患者当成输液赚钱的机器。

    另一方面,患者基本医疗知识的缺乏,导致了对输液功效的过分迷信,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吊瓶森林”的生长土壤。眼下,“一生病就输液”已经成为公众的一种惯性思维。事实上,“输液依赖”对医院尤其是条件较好的大医院而言,也并不意味着全是好处,它也会对医疗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因而,一些大医院对患者动辄输液的要求也曾苦不堪言。北京儿童医院的一项调查显示,输液大厅一个个头顶吊瓶的小患儿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家长主动“求输液”的。

    相比小医院的逐利而为,大医院的“求输液”现象更值得玩味。这种对输液功效的迷信,折射了医患信任的缺失。患者就诊前往往经历长达几小时的等候,而诊疗过程仅需几分钟,这种强烈反差使得患者容易产生“被敷衍、被打发”的直观感觉,造成了对医生诊断的信任缺失。放诸现实语境,“缝肛门”、“产科医生贩婴门”等负面新闻,更让患者对医方产生“习惯性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病人往往会“自行”选择疗效最“快”的输液手段。

    让“吊瓶森林”枯萎,当然需要斩断医生和药方见不得人的“利益输送”,打破“以药养医”的僵局。但也同样需要修复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用良性互动为医患信任“输液”。很显然,重建医患信任的主动权依然掌握在医生手中,体现在诊疗过程的细节之中。医生要自觉抵制金钱的诱惑,真正做到对症给药;也要多给患者一些针对病情的解释与治疗方案的合理化建议,讲清楚输液的利与弊,缓解病人“非输液不可”的焦虑感,以医者的人性关怀消融医患间的信任冰山。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富马酸福... 吸入剂 全军统筹 非... 2013-03-06
氧化樟脑... 注射液 北京 非... 2019-05-24
注射用盐... 上海 2017-03-01
吡诺克辛... 滴眼剂 贵州 非... 2018-05-31
奥替溴铵... 片剂 云南 非... 2020-09-03
洛索洛芬... 贴膏剂 湖南 2020-07-18
盐酸丙卡... 颗粒剂 广东 非... 2019-10-21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