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其解热、镇痛、消炎作用。NSAIDs在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如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的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其中有小于1%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或穿孔。目前除了停用NSAIDs,并未确定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案。
近期,发表在《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月8日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对马来酸伊索拉定是否可以降低因持续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而引起的小肠损伤进行了评估。
非甾体抗炎药(NSAID)长期服用会引起较高频率的小肠粘膜损伤。但是,除了停止服用药物没有任何可靠的干预治疗。
研究人员为了评估马来酸伊索拉定在继续NSAIDs治疗同时,是否会降低对小肠粘膜的损害,在东京大学医院开展了一项前瞻性、施加干预,内镜-单盲,随机,对照试验(RCT)。该项试验的对象是经常服用常见NSAIDs至少在4周以上的人群。
研究人员最初对这些参与者行胶囊内镜(CE)检查小肠粘膜损伤程度,为随机对照试验筛查对象。在RCT中,具备任何一种小肠损伤的患者为符合试验条件的受试者,随机分配到伊索拉定组(4mg/d)和对照组。该项试验的主要终点是在4周的干预治疗后,行第二次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粘膜损伤改善的比率。
该项试验中有62名患者进行了第一次胶囊内镜检查,其中有41例(67.2%)患者有小肠损伤,且有21例(34.4%)患者出现糜烂性或者溃疡性病灶。并且,这种损伤率与患者是否伴随服用胃保护药无显著相关性。符合要求的41名患者进入了随机对照试验,有39例患者完成了试验全过程,伊索拉定组:19例;对照组:20例。通过干预治疗后,伊索拉定组改善率较高(16/19;84.2%),显著高于对照组(9/20;45.0%;P=0.02)。此外,糜烂性或者溃疡性的小肠粘膜损伤患者在服用伊索拉定4周后有90.9%得到了改善,而对照组为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试验前后两次胶囊内镜检查,研究人员发现对照组小肠黏膜损伤恶化和改善方面是均衡的,而伊索拉定组患者基本是恶化呈下降趋势,仅有个别患者小肠受损增加,但是即使增加,其损伤也是非常微小的。
因此,这项研究得出结论,马来酸伊索拉定可以有效降低因持续服用NSAIDs引起的小肠损伤。但是该项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如入选患者表现为无症状的损伤,研究数据来自单中心,研究设计为单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