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医药行业医疗领域政策接踵而至。近日,卫计委会等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2016年新农合重点工作。其中有几点知道医药界人士关注:
1)严格控制目录外费用占比,加强对目录外药品使用率、药占比、次均费用、住院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的监控。
【点评】不仅严控目录内的药品使用及占比,目录药品外的使用情况也遭遇了严控。可见医保控费的亚历山大。
2)在2016年基本解决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基础上,努力用两年时间推进新农合转诊住院患者跨省定点就医结报。
【点评】异地就医报销问题的时间表,但未见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整合后的医保结算体系,究竟是谁合并谁?《通知》的下发,难道预示着新农合将作为主导?
3)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等9种重大疾病,实行按病种付费。
【点评 】对于治疗上述病种的药品,由于付费方式发生变化,应根据各地的变化情况具体评估
4)从药品通用名称入手,探索制订新农合药品支付标准,协同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改善定点医疗机构和参合(保)患者用药行为。
【点评】从通用名而不是商品名入手,这是医保支付标准的新动向。此前经历数次讨论的,暂时按商品名制定医保支付标准的说法,在新农合项目上出现了“剧情反转”。
毕竟,医保控费是主旋律,医保资金捉襟见肘,控费要紧。用通用名一刀切下去,实行无差别定价,很多之前是单独定价、优质优价以及进口专利原研产品将在新农合项目上栽跟头。注意,这是卫计委和财政部的正式文件,而非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的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