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有医生被伤!
因为25年前做的牙齿变色,患者要求赔偿未果,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陈仲伟在家中被砍了三十多刀,经43小时连续抢救无效身亡。昨日,据微信公众平台丁香头条报道,2016 年 5 月 10 日凌晨 2 时,重庆市石柱县中医院外科主任汪永钦被三名就诊者砍伤,造成面部大面积刀伤、背部多处砍伤和右侧肋骨骨折引起血气胸、肺破裂。
据丁香头条了解的事情发生经过更是让人匪夷所思:
5 月 10 日凌晨,三个年龄约十八九岁的就诊者打架后手指受伤,其中一名患者由于手部伤口较大、血流不止,汪医生建议立即行清创缝合术。肇事者只要求包扎,汪医生解释立即行清创缝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时,另一名嫌凶不满,突然掏出随携带的刀具,对汪主任的面部、背部乱砍数刀后,三人迅速逃离医院。
医生和患者之间缘何有如此绵长的仇恨?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医疗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公立医疗服务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导致政府卫生投入下降,医疗机构的运行主要依赖药品加成和服务收入,但是,长久以来医疗服务的价格却迟迟得不到调整,药品加成是成立医院和医生维持收入重要来源。
一位医生写道:医院得不到完全的财力支持,就必须把满足医保政策还要获取收入的任务交给医生,医生除了救死扶伤,还担负着销售的任务,销售检查、销售药品。医生的收入和其医疗行为挂钩,导致普遍的过度开药、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医疗费用大幅上涨。
以逐利为目标的医疗行为严重动摇了病人对医生尊重和信任。试想,一个普通患者,只知道生病就要去医院,在医院他看到的、感受到的,就是排了几小时,甚至一天的队,好不容易见到医生,却被医生三言两语的打发了。
因为缺乏医学常识,所以医患之间是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医生面前他们是真实的弱者,在得不到满意的、足够耐心的解答时,患者会充满疑惑。医学本身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一旦治疗失败,患者和家属遭受的病痛、对医生累积的不满、承担高额费用的压力可能在一瞬间同时爆发,难免导致激烈的医患冲突。
期待真正医改
两年来,无论是针对医疗机构改革文件:药占比限制、临床路径、限制输液…..,还是直指药品行业的政策:三明模式、两票制、一票制…..。可以清晰的看到医改的突破口,依然是在药品上做足文章。虽然极力压缩药品的利润空间,但是对于医疗体制的改变着力不多。有感于目前各地对药品热火朝天的砍价,不由得担心将来药品的质量问题,届时,医患之间的纠纷很可能不是价格,而是疗效。
仅仅把精力用在药品降价上的改革,对于医疗回归治疗本质和医生待遇缺乏明显改善,各种灰色收入的土壤还将依然还在。纵然药价下降,药企数量骤减,患者的就医支出并不会降低,医患关系就不能得到根本解决。
在丁香头条的评论中,一个评论颇为魔幻:
有一天一个熟人病了,找到我,我偷偷带着他,走到前面巷子左拐,有一家裁缝铺,找那个戴着眼镜撅着嘴,慢吞吞一针一线缝衣服的大妈。
大妈见是我带来的人,放下针,检查半晌说,你这病灶已经转移了,浸润不浅,这刀我开不下来,隔壁铁匠也够呛。得去城南找那个卖风筝的才行。
他师傅在省城卖羊肉串,实在不行只能去趟省城请他师傅出山了,诚意要足,多带些上好的孜然和羊腿,还有记得麻醉要请十六号铺子扛麻袋的那个光头做,给他一瓶五粮液,药品在淘宝买,店铺号是XXX…“噤声!”我突然低声喝到。此时一位脸色蜡黄的老者走到我们面前,低声询问,请问此处可有大夫?我和大妈同时摇头道“没有!”
在对医生的暴力面前,这在未来或许将不再是虚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