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透露,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即将出台,地方的实施意见也将落实。
6月28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施子海在“深化价格机制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即将展开的多项改革举措,包括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将出台、吉林天津等6省(直辖市)将预计7月底以前出台深化价改的实施意见等等。
“发改委会同卫计委、人社部、财政部即将印发报经国务院同意的《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施子海透露,此意见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去年出台的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姐妹篇。
那么,哪些项目要提高价格?哪些项目要降低价格?
国务院医改办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确立的原则是“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并保证改革医院总收入不降低;公众总体就医负担不增加,还要确保医保基金可承受。同时,国家将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和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工作,降低虚高价格;另外还要规范医生诊疗行为,合理使用药品和耗材,减少药品的使用数量,特别是价格较高的药品数量。根据医改要求,由此降低的药品、耗材费用,主要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不得直接返还医院。
在此原则下,一部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床位、中医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要提高;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检验价格要降低。借此实现结构调整,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施子海指出,未来要逐步建立起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除了动态调整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很重要的一点,还要建立价格调整政策与医保支付政策相衔接的协同推进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资本市场对于医疗服务领域的改革颇为看好。上海证券分析师认为,国家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医疗服务受政策利好较大,会有较快发展。
中泰证券分析师程娇翼也认为,我国医疗服务行业过去10年实现高速增长,未来5年仍能保持中高速增长。据分析,国务院颁布的《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2015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4万亿左右,据此推测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可达15%。若剔除其中包含的一些非医疗类的健康产业,预计未来5年医疗服务行业的复合增长率为10%左右,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在2020年实现6.5万亿左右的行业规模。
可以肯定,医疗服务的价格改革会进一步促进整个医疗产业的发展,而这仅仅是改革红利的一个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