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医疗试剂耗材销售行业,“挂靠过票”几乎已成潜规则,甚至有些医药招商企业自己不做销售专职“挂靠过票”服务,每年会为其他企业开出数千万元的发票。
如何有效地遏制这一行为?国务院提出的“两票制”或许是解决上述顽疾的一剂良方。“两票制”是指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备注:配送票、货款票没有界定)。
什么催生了“两票制”?
在我国,药品、医疗试剂耗材进医院一般包括的途径有:(1)集中采购平台;(2)药剂科特批(临床医生、各科门诊大夫提出药品使用申请单交到药剂科,批准签字后交到主任、院长,经药事委员会讨论后决定是否批准);(3)厂家通过各地的经销商配往医院;(4)厂家直接对接医院投放设备相关的试剂。
“两票制”前后模式对比
但是,由于某些产品毛利太低厂家不会自己去推,自建销售团队没有交给代理商划算;有时即使自己去推去卖,配送和收款也需要依托经销商完成。因此目前大多数药品、医疗试剂耗材都走经销商代理。
在这种模式下,医疗产品首先需要获得政府部门的“招标”认可,而后会被企业以“中标价”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在“中标价”基础上加价数个点卖给医院,医院再在经销商供货价基础上加15%卖给患者。
根据国务院的相关发文及行业人士点评,以下四点是催生“两票制”的主要因素:
1)国务院深化医改,破除“以药养医”及“过度诊断”机制的决心;
2)增加药监部门对药品和耗材产品从生产到使用整个流程的掌控性;
3)减少医疗产品流通环节,将中间环节费用透明化以降低流通费用;
4)清除倒票过票行为,打击商业贿赂和虚开发票、洗钱等违法违规行为。
“两票制”,蛋糕切给谁?
既然落实“两票制”是大势所趋,那谁会因这项制度吃到大蛋糕?谁又会被拍死在沙滩上呢?
行业人士认为,对医药招商企业而言,两票制意味着成本增加、区域代理商功能弱化,生产企业管理成本增加。“两票制”比较有利于大分销商,尤其是与国企改革的医药上市公司,如国药股份(SH:600511)在昨日(8月4日)一复盘即涨停。
不过随着中小型医药代理商的出局,以国药为首的大型商业公司业绩会获得爆发式的增长,在行业的影响力、网络建设、资金实力等会达到新的高度;随着中小型医用耗材生产企业的出局,知名医用耗材的一线品牌业绩也获得大幅的提升。
此外,“两票制”有利于推动医药和医用耗材第三方物流发展,规范行业秩序。
综合而言,“两票制”会使得无上游资源、无下游网络的小公司迅速被淘汰;较有能力且想自保的企业被迫选择并购或者被并购;国有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整合变得更大。这将提高企业的集中度,呈现“强者恒强,弱者牺牲”的局面。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两票制”通过集中采购、医保控费、规范诊疗行为等降低药品、器械、耗材等费用,严格控制不合理检查检验费用,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严厉打击药品购销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预防和遏制药品、医疗器械与耗材采购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但是若想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生存下来,也还是有一些对策的。
1)对医用试剂耗材代理商:与其等着被淘汰,不如尽早转型,利好销售外包组织(CSO)。
2)对中小药品代理企业:重新布局规划代理产品,依托大的商业公司,开发新渠道。
3)对创新企业:用技术创新驱动市场,最优性价比优势,整合资本的力量。
4)对药品流通企业:归拢取舍终端医院,建立上游企业的信任,共享财务能力和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