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所涉电商平台天猫医药馆、1号店与八百方陆续停止互联网药品零售业务。作为推广“互联网+医疗”的重要环节,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药监管严重缺失,网络药品零售的监管规则也一直广受关注。
(网络零售药品监管严重缺失 相关规范亟待出台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网络零售监管严重缺失
话虽如此,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短期内却难以回归。以往,试点工作结束后将会进入推广阶段,此次叫停无疑为互联网药品零售带来身份上的考验。
“这种情况的确比较少见,但叫停不意味着没有后续工作,只是更好地说明,互联网医药领域的监管与法律规范建设需要一步一步展开,以后是否会重开试点工作,要看这次试点工作发现的问题解决到何种程度”,中国医药信息新闻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徐述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徐述湘所说的“问题”,就是食药监总局在暂停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通知中提到的结束试点原因。7月28日,食药监总局网站显示,试点过程中暴 露出第三方平台与实体药店主体责任不清晰、对销售处方药和药品质量安全难以有效监管、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用药安全等不利因素。
他告诉记者,三大类问题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权责分配问题。网络零售药品因为无法证明药物来源,一旦出现问题,不仅消费者不好维权,就连监管机构也难追踪溯源、找到最终责任人。
可是,记者随机走访发现,不少在网络电商平台上有过药品购买记录的消费者,并未遇到过需要维权的事情。家住北京朝阳区芍药居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到网上买的药一定是非处方的家庭常备药品,不用太担心安全问题。
对于上述现象,徐述湘强调说:“消费者虽然是一个庞大群体,但毕竟包括你我在内的人们都不会去做系统的调研工作,医药领域事关生命安全,不能说等出了 问题监管机构再去行动,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民众也不负责任”。他认为,在问题还没有广泛暴露出来之前及时改变策略,恰恰是食药监总局做得到位的地方。
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零售存续期间一直属于试点工作,并没有专门的监管规定。记者了解得知,试点工作当中,主要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进行监管。尽管2014年5月28日,食药监总局公布了《互联网食 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曾就第三方平台做出一些原则性的监管要求,但该管理办法至今尚未实施。
“国内电商监管往往给人力度不够的感觉,实际上有些领域已经做得不错。可是互联网影响范围大、传播速度快、受关注度高,相同领域里,线上的销售弊端会被扩大,对医药互联网领域而言,监管问题线上线下都存在,”北京市威宇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腾立章律师这样告诉记者。
根据他的分析,互联网药品零售行业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监管办法。虽然《征求意见稿》试图在整个互联网药品领域做出统一监管规范,但因涉及处方药、第三方平台、药品销售与运输等多环节、多争议焦点,大一统的立法模式讨论不断,相关规定迟迟无法出台。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作者:寇佳丽 原标题:网络售药监管规范亟待出台)
文章链接:中国制药网 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57078.html
昨日,国家卫计委等多部门联合引发《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简称《计划》),明确到2020年,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机制,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基本达到全覆盖。
动物细菌耐药或传染到人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部分抗生素即属于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农业养殖领域。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介绍,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容易导致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药物的化疗作用会明显下降甚至失效。如果抗菌药物滥用情况不得到遏制,将来甚或产生“无药可治”的情况。
此外,细菌产生耐药性后,不仅将影响到患者的恢复与健康,也将使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更长、方式更加复杂,所负担的医疗费用更加高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肖永红介绍,抗菌药物不仅仅只用在人身上,很多动物也会使用,因此动物身上发生的细菌耐药情况,通过食用、接触等都可能传染到人。
抗菌药物处方权或将区别分配
《计划》提出,到2020年,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基本达到全覆盖。此外,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机制、医疗机构主要耐药菌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处长李大川介绍,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上尚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例如,血液、泌尿、神经等各科室都可能遇到需要进行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仅靠各科室医师并不足够,需要感染科医生、临床药师等参与到会诊中来,而目前我国感染医师、临床药师的队伍都相对薄弱。
《计划》则明确规定,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要鼓励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由临床科室、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等多学科组成工作团队,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
此外,李大川还透露,将来还将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明确抗菌药物的不同品种,并将其归类由不同级别的医务人员来使用。针对检验检测能力不同的各医疗机构,其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也将有所不同。
■贴士
抗菌药包治百病?
主要治疗细菌感染
李大川介绍,近年来,公众在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上也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在使用方面仍存在许多误区。举例来说,很多居民认为抗菌药可以包治百病,觉得有炎症就可以使用,平时有感冒、关节疼痛、腹泻等症状时,都喜欢使用抗菌药物。实际上,抗菌药主要是用来治疗细菌感染,并不能针对所有疾病。
买抗菌药“自我医疗”?
随意使用或产生副作用
此外,还有患者喜欢购买抗菌药在家“自我医疗”。李大川说,抗菌药物在国外属于被严格规范的一类药物,患者随意使用不仅易于产生耐药性,还可能产生各种副作用。
肖永红表示,很多患者坚信抗菌药物输液比口服更“有效”,事实上同样的药物,口服比输液在吸收上只延迟约1个小时,且大部分药物口服比输液更便宜。还有患者服药不遵医嘱,一旦症状减轻就擅自停药,这样无法有效消除病毒,还易让残留细菌在“拉锯战”中产生耐药性。
欢迎原创投稿,可加中标数据网编辑QQ号(455091639)联系
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查询最权威的行业数据,浏览最新鲜的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