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票制的执行正在覆盖越来越多的区域。事实上,截至目前,除了广西、北京暂未有任何信息透露出要进行两票制的意思,其它省份都或多或少已经透露要推行两票制。除了福建已在执行外,各省推进两票制情况如下:
附:关于全面巩固扩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省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大庆石油管理局医疗集团:
根据中央、国家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安排,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后,要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深化县级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价格调整、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医保支付等综合改革。现将全面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范围
全省63个县(市)域内各级各类公立医院,不论举办主体、隶属关系、医院层级、保障渠道等,全部参加公立医院改革,并完成本文件要求完成的各项工作任务。行业、部门等举办的公立医院,参照政府办公立医院工作任务推进各项改革。
二、工作任务
(一)制定并实施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明确县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定期向社会公开规划执行情况。严禁县级公立医院自行举债建设和举债购置大型医用设备。对超规划建设或自行举债建设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组建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履行政府办医职能,负责医院发展规划、章程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院长选聘、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
(三)落实公立医院自主权。落实县级公立医院人事管理权、副职推荐权、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权、年度预算执行权等经营管理自主权。
(四)巩固取消药品加成的改革成果。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同时,健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补助、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以及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的补偿机制。
(五)科学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和“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步骤,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基本医保予以有效衔接,确保医院合理收入不减少,患者整体负担不增加。
(六)合理核定县级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创新编制管理方式,实行编制备案制。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实行同岗同工同酬。
(七)推进基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实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实行医保按病种付费的病种(病组)数不少于100个,覆盖40%以上的出院病例数。所有县级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临床路径病种不少于50个。
(八)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将控费目标分解到各县级公立医院,定期公示医疗费用增长情况。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下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下降到20元以下。实现县级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患者人均费用和总收入增幅下降,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提升,患者自付医疗费用占总医疗费用比例下降。
(九)压缩药品耗材水平。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执行“两票制”,高值医用耗材按照省里要求统一集中采购。
(十)全面落实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落实同级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主体责任,在核定任务、核定收支基础上,建立同级政府对公立医院兜底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对县级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以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农、支边公共服务等投入政策;要在原补助基础上增加投入,增加的政府投入要纳入预算管理。县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投入,不得挤占、截留、挪用中央和省里补助资金。
(十一)逐步化解债务。公立医院已贷款或集资购买的大型设备,符合规划的由县级政府回购。按照有关规定,逐步化解符合条件的县级公立医院长期债务。
(十二)同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建立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公立医院养老保险制度,在岗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保障范围。将符合条件的离退休人员工资从公立医院剥离出来,按照有关政策落实。
(十三)合理确定薪酬水平。要根据有关规定,按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承担的任务、医务人员加班加点等实际情况,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全面、合理核定公立医院任务与收支,确定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允许绩效工资总量突破现在档案工资总量,具体比例由地方确定。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公立医院人均院内年收入总额不能低于原收入水平,人员总费用(不含离退休人员)要占医院总支出的40%左右。
(十四)提高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十五)探索建立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医院的行政级别。
三、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充分发挥医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县(市)政府可参照福建省三明市成功做法,将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分管工作由一名领导负责,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推进医改深化,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行业、部门等举办的地处县域内的公立医院,要积极参加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主动将有关情况按照属地化原则报送当地有关部门。县(市)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全行业、属地化管理职责,加强对行业、部门等举办的公立医院改革,加大指导与督导力度。
二要加强示范引领。省里在萝北县、同江市、方正县、泰来县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挖掘亮点、总结经验、凝练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各市(地)要选择域内1-2县(市)开展示范工作。示范县(市)要有代表。示范县(市)要在已有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首先完成上述重点工作任务,为全省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供借鉴。省直有关部门将适时以现场会等多种形式,总结推广示范经验。
三要加强分类指导。结合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考核工作,总结排名靠前县(市)的改革经验并加以推广,将经过实践检验、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上升为全省政策和制度;对排名居中的县(市),加大改革推进力度,提质增效,结合本地实际完善政策措施,针对薄弱环节和领域,强化“三医”联动和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推动改革迈上新台阶;对排名靠后的县(市),重点加强指导和引导,补短进档,加强医改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协调推动,充实改革队伍,加强改革力量。各县(市)要制订任务和责任清单,具体到事、责任到人,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宽改革思路,实现“弯道超车”。
四要加强督导考核。要建立督促检查、考核问责机制,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情况纳入对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省、市(地)两级医改有关部门要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发现新经验、新亮点,主动掌握新情况、新问题,并向上级部门报告。省里将持续开展年度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考核工作,对先进县(市)给予通报表彰,对落后县(市)给予通报批评并扣减中央和省级有关补助资金。根据2015年度考核评价结果,对于被扣减中央补助的县(市),同级财政要填平补齐,不得以此为依据扣减公立医院补助;对于得到奖励的县(市),要用于政府办公立医院改革,增加改革投入,不得挤占、挪用、截留,要按照规定及时拨付到公立医院。
请各市(地)、县(市)按照全行业、属地化管理原则,通知域内行业、部门等举办的公立医院及主管行业、部门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并做好会议通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