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此前要求,省增补医保药品按照442原则在三年内消化完成,即分别按各省增补数量的40%、40%、20%进行。今年是三年期限的最后一年,意味着省增补药品将退出各省医保目录,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将实现基本统一。
近日,江西省医保局发布《将过渡期保留中成药调出医保支付范围的通知》,46个省增补中成药品种(涉及50个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进行调整。其中:
清火胶囊等47个药品,自2022年7月1日零时起,医保停止支付;
健胃消食片、肠炎宁片、保妇康凝胶3个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1年)范围的,医保继续按规定支付。


2022年底前,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数百种省增补品种调出目录
2022年3月2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指出,12月底前完成“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这也预示着全国统一的医保药品目录即将到来。
在2019版药品目录前,药品种类的15%是地方目录可调整的权限,纳入省级药品目录并按照乙类药品管理,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地方增补目录”。
此前,国家医保局在发布2019版药品目录时明确要求,“各地应严格执行药品目录,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也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的限定支付范围。对于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乙类药品,应在3年内逐步消化。”
在进度安排上,要求重点监控目录药品率先移出医保目录;其余地方增补品种原则上在三年内完成清理,三年清理品种的比例分别为40%、40%、20%。
3年来,各省市也陆续发文,对各省增补药品进行相应的调出或消化,一些省份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完成了全部地方增补药品的调出或消化工作。
据统计,目前广东、海南、河北、河南、湖北、内蒙古、宁夏、山西等8个省份已经完成所有省增补品种的消化工作,此外,其他省份也陆续公布最后消化时间。(数据为人工统计,难免有错漏,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