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将新增4种门诊慢特病种纳入保障范围,对应36种药品进入门诊用药目录,这些品种既包括国谈罕见病品种,也有常规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
门诊慢特病种保障,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双通道,甚至其政策形成早于现在所说的国谈双通道。随着国谈药物的逐渐增多,以及各地门诊慢特病种逐步纳入各类药品,实施双通道的药品范围越来越多。
再加上门诊共济政策的加持,具有双通道或门诊统筹资质的药店也将迎来利好,而普通药店则缺乏相应的处方来源及政策推动,客流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4月23日,安徽省医保局发出《关于优化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病种及认定标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征集时间:2023年4月23日—2023年5月8日。
征求意见稿显示,安徽计划新增一批病种,包括脊髓性肌萎缩症、β-地中海贫血、严重性春季角结膜炎、慢性荨麻疹,这4种疾病纳入该省慢特病保障范围。全省执行统一的药品目录、认定标准及基本医保报销限额。

此外,将优化认定标准。结合临床实际,优化调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溃疡性结肠炎、银屑病等疾病认定标准,同时,将“慢性丙型肝炎(1b型)/慢性丙型肝炎(非1b型)”归并为“慢性丙型肝炎”,方便参保群众申请办理和临床专家鉴定。
安徽省新增的4中门诊特慢病种都有对应的认定标准和用药,共包括36个门诊用药。比如,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就有2021年国谈刷爆全网的“灵魂砍价”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以及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该药是罗氏制药的重磅神经创新药物,经过谈判纳入2022版医保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