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8日,湖北省医疗保障局和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重磅通知,对中医骨伤类和特殊疗法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整合调整。
附件:1:新增中医骨伤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表.xls
附件:2:废止中医骨伤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表.xls
附件:3:中医骨伤类可收费医用耗材清单.doc
附件:4:新增中医特殊疗法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表.xls
附件:5:废止中医特殊疗法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表.xls
附件:6:中医特殊疗法类可收费医用耗材清单.doc

15项新项目登场 21项旧项目“下岗” 耗材收费有了硬规矩
此次调整最直接的变化是项目“大洗牌”。通知明确,将规范整合9项中医骨伤类和6项中医特殊疗法类项目,同步在全省废止21项对应的旧项目。这意味着像“中医骨折整复”“中药热奄包治疗”等沿用多年的收费项目可能要换“新马甲”了。
更受患者关注的是耗材收费规则。通知要求,纳入“基本物耗”的耗材不得另外收费,其他可收费耗材按实际采购价格零差率销售。简单说,以后做中医骨伤治疗时,绷带、消毒用品等基础耗材不用额外掏钱,而钢板、特制膏药等特殊耗材则按医院实际采购价卖,医院不赚差价。但问题来了:哪些耗材算“基本物耗”?清单还未完全公开,患者就诊时恐怕得多问一句“这个耗材要不要加钱”。
全省统一“价格天花板” 医院定价不能“任性”
价格管控是此次调整的核心。湖北首次制定了中医骨伤类和特殊疗法类项目的全省最高指导价标准,在汉的同济、协和等部省属三级医院和军队医院必须严格执行。其他地区则要在省级上限内,根据经济水平、医疗水平制定本地价格,比如武汉三级医院和宜昌二级医院的同项服务,价格得拉开合理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市被允许“参照省级标准制定区域内三级医院价格”,实行“同城同价”。这意味着武汉患者在不同三甲医院看中医骨伤,价格可能相差不大,但地市患者可能会发现,本地三级医院比武汉同等级医院便宜一些。有业内人士透露,这种“分级定价”能避免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导致的价格垄断,但也可能让地市医院陷入“低价竞争”的困境。
两个月倒计时开启 医疗机构准备好了吗?
政策落地时间紧迫得惊人。通知要求,各地必须在10月20日前提交定价报告,11月15日正式执行,留给医疗机构的准备时间不到两个月。这段时间里,医院要完成医保系统价格项目更新、院内信息系统数据映射、医护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作,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影响患者就诊。
更关键的是价格公示。通知强调,医院必须严格执行“一日清单”制度,把每项服务和耗材价格晒在阳光下。但一位社区医院医保办主任坦言:“旧项目对应关系复杂,万一系统更新出错,患者账单上多收了钱,投诉压力可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