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5个省份正式启动招标,部分省份的内部招标文件也流出。除青海、吉林将原研药划归为“第一质量层次”、享受独家待遇外,其余各省均将原研药的质量层级下移,移出质量的“第一梯队”。不仅如此,多地将质量分层融入双信封评审,质量标准被量化,仿制药可以通过提高其他得分如价格等与原研药展开正面竞争。
此外,在商务标中,只有吉林省严格执行了最低价中标且单一货源承诺;青海则延续了以价格高低作为评判依据的原则,取最低和次低两个价格中标,但取消了单一货源;山东效仿了北京模式中的技术与价格综合评分,分数最高的产品中标的方式,且明确规定基层医疗机构只能使用最低价的中标产品,并按医院等级规定了不同中标产品的使用比例。
业内有关人士表示:基层市场不分质量层次,以最低价中标;县以上市场分两层:普通质量层次的次低价中标和较高质量层次的低价中标。这样的游戏规则下,对国内大部分药企而言,最佳路线图可能或只能是这样的:报出最低价,独占市场;或者舍弃基层市场,在县级以上以次低价中标。这将导致在厂家最多的普通质量层次出现惨烈竞争。
近年来,业界不断呼吁改变基药招标"唯低价是取"倾向,基层市场不分质量层次这种传统做法必然将遭遇淘汰,质量分层实际上正在成为新一轮基药招标方案设计的一个共性的方向,虽然在具体执行上较大差异,但作为在现阶段可以平衡质量和价格的一项行之有效方法,相信仍将在新一轮基药招标中被广泛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