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下中国非常时髦的词语,与之而来的还有行业转型,产业升级。在向“中国制造2025”的飞速冲刺中,任何一个行业,如果不提“创新”,似乎就只能等着被时代恶狠狠地抛弃了。
在全球背景下,医药创新是医药行业获利的巨大来源。2013年美国医药市场规模超过3200亿美元,新药销售额占据药品销售额的80%。支撑医药行业发展的两大因素就是市场需求和创新。全国药品交易会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行业爆发增长的30年,这三十年的繁荣依靠的是足够大的内需市场以及基于劳动力和原料成本的比较优势。但行业发展到今天,这种优势正逐渐消失,未来,创新是必然之路。只有从仿制到仿创结合再到局部突破,这个行业才能健康地持续发展。
近年来,不仅各大药企开始增加研发经费的占比,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也回国创业,扮演着中国医药研发创新的弄潮儿。全球范围来看,重大新药的研发中,合同研究外包是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通过将企业内部完成的非核心业务,以契约的形式交给更专业、高效的外部供应商来完成,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时间和金钱,更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研发外包往往能缩短企业30%的研发时间,而这30%的时间可能带来上百亿美元的潜在收入。因此,随着中国制药企业越来越重视新药研发,研发外包也逐渐成为其倚重的外部资源,CRO企业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早在几年之前,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就看准了发展中国家在承接研发外包工作时的优势,在印度、中国等国家成立了合同研究的公司或分支机构。到2013年,中国CRO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20亿元左右,而到2015年,据保守估计,还将突破350亿元,而内需市场的苏醒,是市场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不少大型CRO企业已经嗅到机遇的气息,部分外企通过收购国内CRO公司开拓本土医药市场,还有一些企业如昆泰则单独成立本土合同研究组织满足中国市场的差异化需求。随着医药创新与研发逐渐提上行业发展的议程,中国研发外包市场或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全国药品交易会是中国医药行业参与度最高的行业盛会,集中展示2000家医药健康企业,7成以上百强工业企业参展,80%参展企业高管及决策人会莅临展会现场。CRO企业入驻全国药品交易会 · 合同定制服务展区,能充分亮相于中国医药行业,获得向国内制药工业企业决策人面对面交流、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同期与“生物谷”联合主办的“2015临床试验论坛”将就临床试验领域的最新政策和前沿技术,临床试验操作的先进平台和设备展开讨论,旨在提高临床试验的成功率,降低临床试验的成本,为广大药企与临床CRO公司带来切实的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