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标数据网 > 医药新闻频道 > 行业要闻 > 压货,从销量出发

压货,从销量出发

来源:医药观察家报  发布日期:2015/7/3 16:37:27

 

 
        简单来说,压货是一种以结果论英雄的营销手段——无论是生产厂家还是代理商,都关注销量结果。其中,生产厂家的销售人员是奔着企业制定的销售任务去的,而代理商盯住的则是销量背后的高额返利。但在这过程中,总有急功近利者,不考虑市场的实际容量,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过度地向市场压货,导致代理商寅吃卯粮、库存积压等现象出现,影响后续的产品上量,适得其反。
 
  厂家与商业各得所利
 
  从企业的经营行为来看,药品生产厂家每年都要对销售业绩进行考核,指标包括销售收入、销售额、增长率、达成率指标等。而销售指标往往会与销售总经理考核、销售人员考核挂钩。因此,为了将业绩做得更加漂亮,当销售缺口与计划相比过大时,压货往往就成为厂家销售人员快速完成销售任务的手段。
 
  对此,佐今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公司总经理袁永华表示认同,但他也进一步指出,生产厂家在营销过程中采取压货的原因除了为达成销售指标之外,还在于为了减少竞品库存,提高本品市场份额库存占有率与渠道的融资能力。
 
   “当前的医药市场竞争是很激烈的,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而且市场还在不断出现仿制者。但是,各地好的代理商经销商也就那么几家。这就是说,绝大部分厂家都在面向相似的商业公司、销售渠道销售同质的产品,而代理商经销商的资金、仓库空间、配送车辆等都是有限的。因此,你不压货,竞争对手照样会压货。尤其是当竞争对手有新的同类产品开始进驻与你相同的市场时,让你的产品占满经销商的仓库,他就是想进货也无法进。”某知名普药品牌华南区域的销售经理于佳分析道。
 
  实际上,之于厂家而言,必要的压货不仅能有效地打击竞品,实现对竞品在渠道终端的拦截;在厂家产品大量占据代理商们仓库且不能退货时,代理商们为防止有所损失,他们将与厂家一起更多地关注市场的拓展,加大各方面的营销工作力度,进而提成产品在渠道的运转效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多数生产厂家要求代理商进货时,需采取现款或是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付款下,压货确实会占用代理商大量的资金。那么,这些商业公司之所以愿意资金被占用的原因在哪里?
 
  通常情况下,生产厂家与代理商的销售合同都包含销售返利的内容,这些返利的条款,要么要求渠道商的全年进货量达到一定的数量额,要么采取级差返利(就是达到一定的数额后,销售量越大返利的比例越大);有的企业对销售额特别大的代理商还有特殊的奖励政策。同时,随着产品销售价差上获利逐渐趋小,厂家返利对于代理商而言意义重大,甚至有些产品的返利是其主要利润来源。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代理商与厂家没有这样的返利协议,厂家销售人员为了促进产品上量,也会将自身的利益补贴给代理商。当然,这是在利益补贴不大于厂家对其的奖励的基础上。这样,厂家销售人员与代理商可以双赢。”于佳说。
 
  袁永华认为,这也是代理商会倾向于选择承受品牌产品压货的原因:一方面,品牌产品的库存周转率快且销量大;另一方面,品牌产品能获得厂家较大的支持力度,且利润分配也更为丰厚。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医药产业大环境的变化,近年来药品生产厂家在压货营销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
 
   “自我国实行医改以来,医药行业的营销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药品已由原来的依靠广告拉动,进行一二三级渠道分销的模式,逐渐向控销模式转变。在此之下,生产厂家的压货方式也由渠道压货过渡为终端压货。”袁永华表示。
 
 于佳则指出,终端压货在当下已是以厂家常用的压货方式。相对而言,大商业、大一级经销商尽管可以承受较大压货额度,但他们需要依靠各级分销商解决庞大的库存,付出的成本较高,承担的风险也较大;而终端直接面对消费者,虽然无法承受较大的压货额度,但终端销售人员更容易想办法将产品卖出去,快速实现产品的市场运转,这就有利于厂家抢占终端有效的货架资源,赢得更多市场机会。
 
  过度压货产生反效果
 
  表面上,压货对于药品的销量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生产厂家及代理商也能在此过程中分别相应得到“好处”。但实际上,压货有两个特点:一是量大,一个月的销量远远超出市场的实际需求,生产厂家的压货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只是把库存从厂家向代理商经销商转移;二是厂家对代理商进行压货,是要有所付出的。
 
  因此,在“压货-产品销量上升-厂家销售人员得奖金-代理商得返利”的“公式”驱动下,工商有可能对压货行为乐此不疲,造成厂家不顾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到点”便“执行”压货,代理商们也会咬牙承担的局面。
 
  而库存量大直接影响的是后续的销售。以生产厂家惯用的年底压货为例,在上一年通过过度压货取得的虚假繁荣的背景下,厂家第二年在制定销售任务时往往会在其基础上增加一定的百分比,各级销售人员完成任务的压力会更大。
 
   “但是,产品的市场容量和增长幅度是有限的,尤其是处于成熟期的产品。如果上一年年底压货过多,很明显第二年的前几个月甚至前半年,产品都不会有太大的销量。这样,生产厂家就会很紧张,不仅高层为销售任务感到着急,市场的销售人员也急,也因为事关考核,他们的收入有可能大减。“于佳直指,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到了年底,销售人员为了再次完成全年任务,依旧会简单粗暴地采取更大的压货行为,年年如此,直到难以为继。
 
  袁永华对于市场上的过度压货行为也深感“不妥”。“压货应该是有策略的压货,过度压货会给整个配送链带来库存压力,而商业公司的财务成本是比较高的,这样资金周转率就没有意义了。”他分析道,压货后动销是关键,如果产品分销或动销慢、库存压力大,为了解决库存压力厂家还要继续加大促销费用,这样有限的费用都浪费在渠道配送环节;同时,如果压货后产品滞销,有可能导致最终流通到市场的产品批号近效期或过期,最终受损的还是厂家。
 
  更进一步来看,从市场运作的角度分析,过度压货将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如果代理商们在厂家的压货政策中已获得了应有的利益,那么迅速回笼资金就是他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而当所压产品不能被市场快速消化,他们会采取各种方法早日将产品变现以回笼资金。
 
  据分析,为了快速周转和处理库存,代理商们一般都会采用低价出货的方式使产品快速脱销,进而扰乱市场价格体系。同时,他们不仅会低价将产品窜到其他区域,甚至可能会调用一切手段和关系网络,设法(比如易货等)将产品分销出去,这样既损害其他区域代理商的利益,也使得厂家难以控制产品流向,最终影响厂家的产品销售。
 
  另外,于佳还认为,经常性地使用压货的营销手段,还会使得代理商经销商养成利用厂家压货获取更多利益的习惯——代理商一旦“摸透”了厂家的压货行为,厂家要压货,他们就会借此与厂家要“政策”,造成不给政策不进货的现象常有发生;而厂家就需要拿出更多的利益给代理商们,“周而复始下,厂家就会吃不消”。
 
  由此可看出,压货营销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工商双方都将受益;但使用不当,压货即可变成“压祸”,进而影响各方利益。
独家集采品种推荐 |
通用名 剂型 省份 基药 发布时间
芪胶升白... 胶囊剂 江苏 2018-04-04
逍遥颗粒... 颗粒剂 天津 医... 2021-06-16
胸腺五肽... 上海 自... 2022-08-04
盐酸环丙... 浙江 2019-09-07
复方利血... 片剂 江西 2021-07-08
麝香保心... 水丸 吉林 2014-05-26
天麻眩晕... 合剂 四川 2019-11-04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网站更新公告 · 药监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