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应性鼻炎(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上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指特应性个体暴露于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是我国主要的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之一。A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鼻痒等一系列鼻部症状及眼痒、流泪、充血、眼胀等眼部症状。AR按变应原种类有季节性和常年性之分:季节性AR俗称“花粉症”,好发于任何年龄,其症状发作呈季节性,每到花粉播散季节开始发病,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小困扰。提前用药预防性治疗对季节性AR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年性AR与季节无关,是机体接触某些特异性过敏原如尘螨、动物皮屑等引发的鼻黏膜变态反应。AR虽非严重疾病起病症状局限,但若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引发多种合并症和并发症,如慢性鼻窦炎、过敏性结膜炎、中耳炎、支气管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所以及时规范的治疗对AR病情控制至关重要。 据《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2010年修订版)推荐,AR临床治疗一线用药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INS)、鼻用抗组胺药(INAH)、口服抗组胺药(OAH)和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s)。 主要患者群:0-10岁儿童 2018年前三季度上海市样本医院变应性鼻炎处方共计[1]28,559张,其中0-10岁儿童10,039张,处方张数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年龄段,占35.15%,是变应性鼻炎主要患者群。患儿中男性6,463张,女性3,575张,男女性别比约为1.81:1,变应性鼻炎已经成为我市儿童期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1-70岁各年龄段处方张数均在2,000-3,000张之间,70岁以后患者数量明显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