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30 日,中国生物制药发布 2020 年三季报,截止 9 月 30 日取得收入约 1,812,579 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 6.2%。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约 36.7%(去年同期的约 20.6%)。归母净利润约 185,050 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 18.0%。
2020 年集团有多个新上市产品,抗肿瘤产品销售业绩取得显著增长,目前成为贡献集团营收最大的领域。
不同用药领域占集团营收比

数据来源:三季报,Insight 数据库制图
集采带来的影响逐渐弱化,集团积极应对带量采购对营销成本结构的影响,迅速将学术和推广投入向新产品转移,并借力带量采购打好与中选产品关联产品的营销组合拳,取得较好成效。抗肿瘤新品安显、依尼舒、乐唯欣、益久、晴可依,化疗止吐药善启,镇痛新品芬可欣、予安,抗感染新品天铭、抗速平、丰瑞 能、易瑞达,造影剂产品显爱、晴立明均取得理想业绩。

数据来源:三季报,Insight 数据库制图
重金研发投入,抗肿瘤管线亮眼
报告期内,集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自主创新、联合开发及创仿结合的研发理念,截至 2020 年 9 月 30 日止九个月,研发总开支约人民币 210,682 万元,占本集团收入约 11.6%,已计入损益表及资本化于财务状况表中。
截止 11 月 27 日,据数据显示,中国生物制药共有 28 个品种过评,包括 11 个补充申请和 17 个新注册分类仿制药;其中,18个品种尚未纳入国采,13 个品种过评企业未满 3 家,8 个品种加原研未满 3 家。
中国生物制药 2020 年内过评的产品(截止日期:20201127)

在研新药方面,据数据显示,中国生物制药在研的 1/1.1 类新药共 37 个品种,以抗肿瘤管线最为抢眼,23 个项目处于 I 到 III 期临床,靶点涵盖 ALK、PI3K、c-Met、EGFR、CDK4/6 等,除 PD-L1 单抗 TQB2450 外均为化药。
中国生物制药已进入临床的抗癌新药(截止日期:20201127)

在生物药研发方面,目前其在研品种以生物类似药为主,阿达木单抗已于今年 6 月份报产,另有 6 款抗体类似药处于临床阶段,其中帕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已进入 III 期临床,另外两款处于早期临床的分别为雷莫芦单抗和罗米司亭。
目前集团继续专注肝病、抗肿瘤、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等治疗领域的新产品研发。公告显示,在第三季度,获得临床批件 6 件、生产批件 11 件及一致性评价获批15 个、申报临床 6 件、一致性评价申报 6 个及申报生产 2 个。已累计有临床批件、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和申报生产的在研产品共 398 件,其中肝病用药 37 件、抗肿瘤用药 190 件、呼吸系统用药 22 件、内分泌用药 20 件、心脑血管用药 16 件及其它类用药 113 件。
附 Insight 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生物制药管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