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步长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两款产品,宣肺败毒颗粒经谈判首次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丹红注射液经谈判继续纳入国家医保。
值得关注的是,丹红注射液作为步长制药的当家品种之一,本次终于摆脱支付限定了。
终于摆脱的支付限定,枷锁只去了一个
2019年版医保目录中,丹红注射液是医保乙类的品种,并没有被限定支付标准,但是有限定支付范围,其支付范围为限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并有明确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证据的重症抢救患者。

2020年12月28日,2020年版医保目录公布,执行时间为2021年3月1日。在这版的医保目录中,丹红注射液被移入医保谈判目录,经过谈判后,丹红注射液的医保支付标准相比较以前的中标价格大幅降低。据步长制药2019年年报,丹红注射液10ml的中标价格区间为38.69-42.00元,丹红注射液(20ml/支)的中标价格区间为68.82元-82.78元。

但是,经过医保谈判后,10ml/支的价格降低17.32元,20mgl/支的支付标准降为29.44元,相比2019年的价格,打了不止5折。同时,2020年版医保目录还保留了其医保支付限定。

上周五(12月3日),最新版医保目录中,丹红注射液仍在谈判目录中,其支付标准继续降低,但是好消息是,一直存在的支付限定取消了,变为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证见:胸痛,胸闷,心悸,口眼歪斜,言语蹇涩,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等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瘀血型肺心病,缺血性脑病、脑血栓,基本上涵盖了该药品的主要治疗领域。

2021年,大幅降低医保支付标准和保留限定支付范围对丹红注射液市场的影响巨大。步长制药2019年年报并未公布丹红注射液2019年的销售数据,但据步长制药最新的公告,2020年丹红注射液的销售额为17.3亿,但在今年在医保支付标准大降的情况下,仍保留支付限定的情况下,前三季度丹红注射液的销售额仅为4.2亿,销售额下滑十分明显。

医保只是市场敲门砖,真正赢得医生才能赢得市场
按照国家医保局通知,最新版医保目录将于2022年1月1日执行。虽然医保目录执行在即,但是对丹红注射液来说,医保目录调整和变化永远只是市场的敲门砖。正如步长制药在公告里面提到的,公司此次主要产品丹红注射液经谈判继续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将有利于公司产品扩大市场和销售,丹红注射液医保支付标准虽相比之前医保支付标准有所下降,对产品毛利率有一定影响,但长期看对该药品进一步拓展市场网络、提升销售规模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公司短期的经营业绩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要真正赢得市场,其核心还在于靠扎实、可靠的临床证据去征服医生、说服医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赢得市场。
被纳入医保后,或者经过医保谈判后被纳入医保,但是市场增长率并不尽如人意的例子俯首皆是。
据医保经济报今年刊登的数据,2018年的医保谈判药品,有3个产品是负增长,分别是阿法替尼口服常释剂型、培门冬酶注射剂和奥曲肽微球注射剂。
2019年医保谈判产品续约,36个产品中共5个转入常规目录,剩下31个续约谈判药品中有4个品种谈判失败,分别是阿斯利康的氟维司群注射液(5ml:0.25g/支)、GSK的拉帕替尼片(250mg/片)、大冢制药的托伐普坦片(15mg/片和30mg/片)以及拜耳的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 β-1b(0.3mg/支)。这四个产品有一个共性,就是两年的市场规模增幅一般。其中拜耳的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 β-1b在医院终端的市场规模未过百万元。
2019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新增的70个产品2019年销售额为70.40亿元,但有32个产品销售额未过千万元,其中22个未过百万元。
在2019年的谈判目录中,2019年销售额未过百万元的产品共51个。
而对于中成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来说,挑战更大。最近,对中成药注射剂质疑不断,市场也颇受影响。包括丹红在内,从常规目录转到医保目录的中药注射剂共5个,分别是心脉隆注射液、丹红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康莱特注射液和康艾注射液。医保经济报的数据显示,这五个产品从2016年销售额最高峰180亿元,已经下降到133亿元,是近五年的最低值。
市场销售额锐减背后根源在于临床不认可。这几乎是所有中药产品面临的巨大挑战,要迎接这个挑战,必须靠临床研究。
在疫情期间,血必净注射液在第四版、第五版新冠诊疗方案中被列入中期、重症期推荐用药;到第六版、第七版诊疗方案,增加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及中医治疗临床治疗期推荐用药。
到2020年一季报,红日药业特别提出,血必净注射液作为疫情用药,销售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但因2019年度成功通过国家医保价格谈判纳入新国家医保目录,医保支付价格较原市场价格下降46.54%,所以,收入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在价格几乎腰斩的情况下,年报显示,2020年血必净销售收入为5亿,2019年销售收入为7.7亿,同比下滑34.6%,相对其价格降幅,显然,血必净的销量是有所增长的。
分析人士表示:血必净的起死回生在于其新冠疫情中的突出表现和医生对其疗效的认可。这两点缺一不可,没有疗效,市场推广就是无根之水;没有推广,医生不知晓就无法将之应用于临床,惠及患者。医保支付受限并不是市场决定因素,实际上,血必净迄今仍然是限制二级以上医院使用方能医保报销。对于丹红来说,取消支付限制,只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利好,要带来真正的利好还在于其临床研究成果以及是否将临床研究传递到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