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药叶朋友说”为所有药业同行们整理了4条国内的药业药闻,包括3条新闻及1条公告。
一. 第九批国家集采!又两地公布执行时间


3月1日,江西省和广西自治区分别发布了《江西省关于做好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执行工作的通知》和《广西自治区药品集团采购工作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落地工作的通知》。
江西省将于2024年3月25日零时起开始执行,并于2024年3月24日零时起提前开放中选药品网上采购资格。
广西自治区将于2024年3月28日开始执行,并提醒中选企业在2024年3月18日前登录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统(广西),按照要求补充完善企业信息,招采子系统审核完成后发布挂网,生产企业自主选定有配送能力、信誉度好的配送企业,完成配送方案点选及配送协议签约工作。
附:江西省中选品种






附:广西自治区中选品种





(注:完整公告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客服获取)
二. 执行!医疗行贿从重处罚
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二)开始正式执行,中纪委国家监委的官网就这一政策在执法司法实践中如何准确把握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许永安...
许永安表示,在保持惩治受贿犯罪高压态势的同时,加大对行贿行为惩治力度,妥善把握查处行贿案件的政策尺度,扭转有的执法办案人员重打击受贿轻打击行贿的观念,对法律规定重点查处的行贿案件,该立案的坚决予以立案,该处理的坚决作出处理,一般情况下不能轻易不移送或者不处罚,而是应当从严把握。

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二)。其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加大了对行贿的处罚力度,将之前处罚重点从受贿变成行贿受贿一起查。
其中,刑法第三百九十条修改为:“对犯行贿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同时修正案中还明确:涉及多次行贿或者向多人行贿的;食品药品、医疗等领域行贿的加重处罚。

来源:医药人那些事
三. “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管理!河北省公开征求意见
3 月 1 日,河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河北省“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就“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出台管理办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首先介绍了几个基本概念:
“互联网+”医疗服务,是指依托实体定点医疗机构、获得卫生健康部门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许可,依法设置的互联网医院或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互联网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对线下已开展的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在线上开展相同或延伸内涵的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管理,是指依法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在我省为参保患者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涉及医疗保障工作的协议管理、支付政策、费用结算、考核监管等管理活动。
省级医疗保障部门负责指导全省“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管理工作,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应具备的条件、申请签约程序和医保支付等政策。
各统筹区医疗保障部门负责辖区内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定点医疗机构的纳入及医保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对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保协议管理、费用审核结算、监督检查等工作。
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医疗机构,正式运营满三个月后,通过其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自愿、随时向所属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申请,符合条件的签订“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补充协议。
实体医疗机构为非定点医疗机构的,可按照《河北省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纳入评估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与实体医疗机构一并提出纳入医保定点申请。符合条件的签订“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补充协议。
申请“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补充协议的医疗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备与国家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对接条件,能够通过国家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及时获取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医保门诊慢特病病种等18项基础信息标准编码数据;
2.具备与国家统一医保信息平台数据交换的条件,通过接入国家统一医保信息平台移动支付中心、医保电子处方流转中心和医保电子票据中心,实现医保移动支付和医保电子处方流转,能够为患者提供电子票据、电子发票或及时邮寄纸质票据;
3.依托医保码进行实名认证,确保就诊参保人真实身份;
4.能够完整保留参保人诊疗过程中的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购药记录等信息,实现诊疗、处方、配药等全过程可追溯;
5.能够核验患者为复诊患者,掌握必要的就诊信息;
6.医院信息系统应能区分常规线下医疗服务业务和“互联网+”医疗服务业务。
(注:完整文件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获取)
四. 国家开会,医疗设备大规模更新!
医疗设备更新改造将启动!
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研究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工作,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3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

会议指出,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
要结合各类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更好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的牵引作用,有序推进重点行业设备、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教育医疗设备等更新改造,积极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
医疗设备市场迎放量契机
2024年医疗设备市场景象已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
据国金证券披露,国金医药首席分析师袁维分析,由于医疗反腐和院内诊疗秩序整顿,2023年的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和新院区建设整体相对谨慎,为2024年医疗机构硬件投入和设备更新力度提升留下了改善空问。
开年以来,国家层面已多次提出助力大规模设备更新。今年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2024年4月1日起执行。文件要求加快提升产品设备节能标准,支撑重点领域节能改造,助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支持数据中心、通信基站、大型公建、产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等持续提高能效先进水平产品设备应用比例。党政机关、体育场馆、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
在国家层面号召下,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潮的来临,进一步刺激医疗市场需求,加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标准放宽,设备市场的深度和宽度都将随之提升。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的发布,进一步推动各级医疗机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的效率。
根据《关于“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十四五”期间全国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3645台,其中:甲类117台,乙类3528台。
据中泰证券统计,截至“十四五”结束时,我国将拥有甲类设备185台,其中“十四五”期间配置数占比达到63%(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十四五”占比分别为68%、61%);将拥有乙类设备8029台,其中“十四五”期间配置数占比达到44%(PET/MR、PET/CT、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的“十四五”占比分别为67%、52%、68%、37%)。
与“十三五”相比,“十四五”规划中各种配置证数量均实现大幅增长,各等级医疗机构大型设备采购需求有望提升,设备进院有望提速,高端医疗市场容量有望持续快速扩张。
国家强调,规划编制坚持均衡布局、扩容下沉。聚焦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缩小区域之间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差异。
随着县域市场的大幅开拓,医用设备市场下沉成为企业必然选择。除县域市场之外,社会办医领域也是设备市场拓宽的重要目标。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调整“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其中提到:“十四五”期间,全国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配置规划数新增8台(套),专门用于社会办医疗机构,分年度实施,准入标准不变。
社会办医领域设备扩容有利于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就医需求,未来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有望加速提升,医用设备市场进一步提升。
多元刺激需求之下,产品性能先进、渠道布局广泛、创新能力更强的国内外龙头械企有望率先受益。
来源:赛柏蓝器械
声明:本文系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